课堂三要素:倾听·对话·分享是附小的课堂教学风格,学校始终坚持“课堂以学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的总体目标。将这三个要素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元素,规避过去学生只听老师的、只和老师对话、没有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或思考成果的情况。关注学生学习的规律:汲取——消化——呈现。首先要汲取知识,再思考知识的原理与运用,最后运用好知识再呈现出来,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汲取最重要的是学会倾听,消化最重要的是思考,本质是对话;呈现最重要的是要会分享与展示。因此,学校学科教学狠抓三个元素:倾听、对话、分享。
主题研讨:如何落实语文表达型教学的
“倾听·对话·分享”三大核心词?
新秀教师汇报课
雍茹雪
二级教师
毕业于宁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从教三年
教育格言: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片段回放
师:请大家观察这个表格,把表头填出来。第一格是?
生:老屋说的话。
生:第二个表头是小动物。
师:仔细看看第三列呢?
生:是小动物请求老屋站的时间。
生:第四列是小动物们的理由。
师:最后一列是最难填的,谁来说说?
生:是小动物表示感谢。
师:大家真善于观察,竖着观察完了,我们再横着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故事都很像。
师:这些很像的情节,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
生:相似。
师:这三个故事的情节是相似的,这在童话故事中是很普遍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写法吗?
生:反复的写法。
师:那我们就用情节反复的写法来续编故事。其他的小动物来了,他们和老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老屋正准备倒下的时候,小熊来了,他请求老屋再站一个冬天,因为他找不到一个安心冬眠的地方,老屋撑着腰看向小熊。“好吧,那就再站一个冬天。”于是,他又站了一个冬天。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小熊从老屋里走了出来,对老屋说:“谢谢。”
师:老师把“小小童话家”的称号颁发给你。你可真会编。
生: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一个小小的声音响了起来“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生宝宝的地方。你可以再站一个月吗?”老屋大声地咳嗽着,弯下腰去看,“原来是小狗啊,那我就再站一个月吧。”一个月后,狗妈妈带着三只胖嘟嘟的小狗从老屋里走了出来,小狗们对老屋说:“谢谢,汪汪。”
师:你还能抓住老屋老的动作,老屋年龄大了,就容易咳嗽,你可真善于思考。
对话备课集体:
夏丽萍
我们三年段备课组陪同雍老师磨了三次课,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雍老师的课堂评价语的进步。整堂课中老师能从多维度对孩子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有些同学会用尺子来划,划得线很直。”这是对孩子良好习惯的评价;“没找到的同学赶紧在课文中划出来。”这是对错误改正落实的评价;“是的,竖着看......,横着看......,你真是会思考,善发现的孩子!”这是对学习方法的评价;“你的故事讲得很完整,如果能把声音放大些,让大家都听得到那就更棒了。”这是建议性评价;“我发现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有当童话家的潜质。”这是激励性的评价。多元化评价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改进!当然在有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处理上还有待进步,如在“预测绘本到分享预测”这个环节,孩子们的注意力显然一下子很难从刚才的预测中走出来,这时候老师适时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刚才老师发现同学都写得很认真,想不想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们写的呢?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你们准备好了吗?”这是再适时对读小规则口令“小眼睛——,小耳朵——”,我想有了教师引导性的评价接下来的分享倾听的效果会更好。评价的策略始于倾听,评价的智慧止于至善,在课堂对话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四给:给空间,给时间,给动力,给方法,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对话宁德名师
林少英 福安实小富阳校区
“倾听·对话·分享”主题研讨主旨为关注学生的学,让学习真正发生,这样的主题教研本身就是每一个老师行走的方向,为三明附小这样的教研主题点赞!
雍老师这节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倾听老师的点拔,倾听老屋的故事,倾听同学的想法,在倾听与思考中进行多向互动对话、分享,让预策策略自然而然在课堂上发生。
方法的习得最终是为了迁移运用,学生续编《小猪变形记》水到渠成,兴致盎然,分享自己的续编故事充满快乐,课堂因这样的生成而充满童趣、理趣。
当然,学生预测故事结局时,若能在老师引导下再进一步与文本对话,与小蜘蛛对话,体会小蜘蛛对老屋的爱的回报,感受童话的美好情感。那么整节课童趣、理趣、情趣将完美结合。
林瑜 福鼎市桐南小学
在雍茹雪老师的课堂上,我被卷入一种磁场。我认为,这一课最大的成功,在于整个阅读活动始终指向“倾听·对话·分享”为主题的教学;在于她善于利用鼓励性评价营造宽松愉悦的对话氛围,较大限度激发孩子阅读与分享的兴趣。她设计“巧”,巧用图表引领孩子层层拨笋似的探寻文本反复的秘密;她懂得让,把课堂让给学生,把话语权让给学生,让孩子的个性得于舒展,思维持续碰撞获得体验。整节课学生为“预测”所动,因想象而悟,缘对话会文,怎一个“赞”字了得!
卓越领航教师示范课
曾扬明
福建省特级教师
全国优秀教师
福建省名师培养对象
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他在教学上很有建树,提出“表达本位”教学主张,名扬省内外,多次荣登《小学教学》《小学语文通讯》杂志封面人物,发表相关论文426篇。多次受邀省内外讲座、授课,出版专著《曾扬明教阅读》《表达型:教你策划言语活动》。
精彩片段回放
师:梁晓声的母亲有没有因为旁边的人的议论声而拒绝给梁晓声钱
生:没有
师:妇女的议论梁晓声的母亲有没有犹豫过?
生:没有
师:哪一个字说明他没有犹豫过?
生:已经
师:再想。
生:将。
师:不对。
生:塞。
师:这一个字很重要,你们发现没有?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注意要用耳朵去读书,用耳朵去倾听,用耳朵去对话。你就会发现文字的魅力就在这里面。这个“塞”字你读到了什么?
生:读到了母亲的毫不犹豫。
生:读出了母亲对作者的爱。
师:这就叫“慈母情”,读。
生:慈母情。
师:这份情究竟深不深呢?
生:深。
师:深就在一个字,哪个字?
生:塞。
师:课文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词需要你去发现?我们说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要用心读书,发现文字背后暗含的情感。我们说慈母情到底深不深,深就在文字当中,你觉得哪句话我们值得用心去品读?暗含着很多情感。找一找。
生: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师:这句话确实值得品一品,大家把书扶好,一起来读一读。
师:这句话写得特别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句话用了排比。
师:我的母亲出现几次?
生:三次
师: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不这样写。按我们平常写作文时,你会怎么来写这一句话?
生: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对呀,按平常写作文时,我们是这样写的,但梁晓声却那样写,你觉得梁晓声这样写会不会重复,有没有问题?
生:我觉得没有问题。我觉得这样三个“我的母亲”更能突出母亲的疲惫。
师:还不够全面。
生:我想补充一下他的话,应该是更能突出母亲的神态。
生:应该是反复地重复这个情感。
师:突出母亲的神态和形象,反复重复这份情感,更能体现母亲对孩子的付出。来,我们把这句话再读一遍,注意慢慢体会这份情感。
师:这种写法不一样,所以有时我们写文章的时候,想要强调情感时要考虑一下,我要怎么来表达,要不按常规出牌,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和这儿一样。
......
师:所以我们说用心读,读好了文字,你去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刚才我们用眼睛读,捕捉信息;用耳朵读,倾听文字;用心读,去体会情。孩子们这一切一切都被梁晓声看到了,也被梁晓声听到,梁晓声有什么感受?有一个词是什么?
生:鼻子一酸。
师:鼻子一酸什么感觉?
生:鼻子酸酸的,快要哭了。
生:就是感觉眼泪已经布满眼眶。
师: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生:早晨天气冷,妈妈准备了一盆水,把我的衣服放进脸盆里清洗、拧干、挂起来,我看到妈妈的手都冻红了,我鼻子一酸。
师:孩子们,读文字,读别人书,要想到自己的书。读到梁晓声的母亲,要想到自己的母亲。这才是伟大的阅读。这样的阅读你才会有所发现,这样的阅读才会成长。
对话 特级教师
幸卫芳
曾校长在课堂上,能在和学生的对话中诱发认知的冲突,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母亲对“我”的爱,“我”对母亲的敬。他有四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在对话中设置悬念,制造冲突。他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慈母情的案例,再引出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究竟有多深。在对话过程中,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发生矛盾的冲突。
2.在对话中设置对比,引发冲突。谈到“震耳欲聋”“龟裂”时的师生对话引导非常好。让学生明白母亲在艰苦环境下不是工作一天,而是长年累月,引导学生倾听文字的声音,读别人的书,谈自己的感受。
3.在对话中探究特殊句式,留有冲突。曾老师在对话中关注了特殊句式,让学生体会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果分成前后两部分,就为了突出后面一个部分,让孩子体会母亲深深的爱。
4.利用对联,引发矛盾冲突。“对联”是一个很大的亮点:慈母情深,孝子意浓八个字概括了文章的主题。曾校长紧扣题目、词语、句式在对话中制造冲突,让学生生生对话、咀嚼品味,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也要像曾校长这样在对话中助推学生,学生只要长期处于这种认知矛盾的冲突中,势必有积极思考、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对话中锻炼自我、发展自我,为他们走向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打下夯实的基础。
总分校教师、宁德名师加持研讨
01
02
03
04
05
01
02
03
04
05
主题教研中,各位教师亮出自己的观点,体现了自己的想法,评出了水平。在教研活动结束后,来自两所分校和宁德名师跟岗班的多位语文教师表示三明学院附属小学总校的教研氛围浓厚,在教研中真真正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教研”。
来源;三明学院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