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九今天交九,交九又称为“九九、,数九”。
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计算寒冬日子的传统习俗,一般来说自冬至日开始算起,一直数到八十一天之后方可算结束。
数九这种计算寒冷天气的方法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广泛流传,冬至过后的八十一天之后约为新一年的3月12日,即在惊蛰时分,数九结束,万物惊蛰,真正的春天也就真正的到来了。
交九顾名思义即以“九”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九次方宣告结束,那么为什么选择以“九”当做计算寒冬天的周期呢?这里面是有讲究的。
中国古代向来讲究阴阳的消长与平衡,九在中国哲学中象征着“至阳”之境,也代表着最为尊贵的身份与地位,而这也是为什么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
以至阳之数九为周期则意味着阴气逐渐的消减,过九次之后已经快要消耗殆尽,阴气的减少意味着阳气的增多,所以数九天的结束也意味着冬天的远去和春天的到来。
那么在古代为什么会出现“交九”这样的说法呢?这自然与古代的生活条件有关。
北方的冬日是严寒而漫长的,而古人又不像今天可以用空调或者暖气进行取暖,相对简陋的御寒条件使得他们对冬天的到来是充满恐惧的。
冬天不仅意味着不能劳动没有收成,更可能会因为御寒不到位而出现死亡的现象。
在这种只能待在屋子里抵御寒冷的漫长寒冬里,人们为了打发时间,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所以要把最寒冷的一段时间分为九个九天,等九个周期结束,春天也就来到了。
交九习俗及数九歌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目前尚未有定论,但人们在史料中发现,早在南北朝时期,数九风俗已经开始流行于中国。
南梁时就有“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之说,意思是说自冬至日算起,八十一天之后寒冷的冬日就要被春天所取代了。
“数九”作为一项人们计算寒冬日子的方法产生并流行之后,也伴随着出现了关于数九的许多习俗,其中最为著名的当为“数九歌”的出现了。
数九歌也有着很多的版本,在今日比较流行的则是这一首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顾禄《清嘉录》上记载有一首“数九歌”,十分风趣地描写了古代人们过冬的情形:
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手都因怕冷而缩在面袍里);三九二十七,篱头吹 篥(寒风刮在篱笆头上,像吹 篥一般);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睡在被窝里像睡在野地里一样);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
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穷人衣薄,起舞取暖);六九五十四,苍蝇垛屋 (透露出一点暖意了);七九六十三,布袖两肩摊(天暖,厚衣服可以披在肩上了);八九七十二,猫狗躺凉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跳蚤出。
在古代社会里,穷人过冬尤其受罪。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九九歌”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
有一首较通俗的民谣是这样的: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
三九四九,冻死猫狗。
五九六九,隔河着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寒尽,春暖花开。
冬日也是是养生的季节,而数九寒天更是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日子,更应当注意保护身体,那么在数九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养生呢?首先在饮食方面应当万分注意,俗话说“豆腐烧白菜,耐寒不长肉”,豆腐里富含维生素B2,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因日常运动而造成的热量损失,使身体充满热量和能量,此外吃豆腐还不容易增加脂肪,可以兼顾养生与减肥。
此外,人们还可以吃山药、香菇之类的食物,前者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淀粉,可以为身体增加能量以抵御寒冷,后者则可以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于身体健康。
冬至这一天,北方时兴吃吃饺子、馄饨,西北一带多吃饺子,江浙一带则喜欢吃汤圆和麻松。
冬至的汤圆又称“冬至团”,有粉团和粉圆两种,里面要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 《清嘉录》记载道:“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来馈赠亲朋好友,以前的上海很讲究吃汤圆,有一首古诗说:“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
山东鲁南一带交九流行喝鸡汤、喝鸭汤或羊肉汤,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一出身体的寒气,似乎更利于养生。
除了食物养生,人们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锻炼身体。
无论室外还是室内锻炼,都应该让身体保持热量,可以在运动前后多喝红糖水或者热茶,这样可以让身体充满热量同时促进血液循环。
而运动场地的选择也十分重要,要选择空气通透的地方进行锻炼,在空气新鲜、向阳的地方锻炼会使得健身效果事半功倍。
数九传统是古代人民因缺乏御寒能力而想出的打发时间的产物,衍生出的“数九歌”则包含着农业文明时代的物候印迹。
它自冬至日开始至次年的惊蛰日左右结束,这九十一天不仅仅是漫长而又严寒的冬日,也预示着美好春天即将到来。
正如雪莱所写的经典诗句“冬天到来,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