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罗斯能源周国际论坛在俄罗斯开幕,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上表示,俄罗斯仍然能够通过“北溪2号”幸存的1条天然气管道向欧洲供应天然气,只要欧洲愿意,阀门随时可以打开。
通过这条暂未遭到破坏的管道,俄罗斯每年仍然可以向欧洲提供近27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虽然不多,但也足够解欧洲的燃眉之急。
普京这番表态,可以看做是在向欧洲释放善意,但欧洲的回应可并不是很友好。据环球网报道,德国联邦政府发言人霍夫曼在回应此事时,直接表示德国不会接收这些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并怀疑北溪管道是俄罗斯自己“蓄意破坏”的。
一、普京继续释放善意,分化欧美关系
德国的回应是如此果决,竟然都没有丝毫的犹豫,但真如普京所说,“选择权完全在欧洲”,没有人可以帮助欧洲做选择,既然德国拒绝接受俄罗斯天然气,那就继续花高价从美国购买吧。
其实,也不是德国想不通,而是美国在背后虎视眈眈,明明管道在连接着德国和俄罗斯,自己就能决定,却还要受美国的长臂管辖。就拿“北溪2号”管线来说,欧洲还真没有选择权,这条管道去年就修好了,但在美国的阻挠下,德国一直没批准使用。
当然,除了这条被美国明确制裁的天然气管道以外,普京还提出可以在土耳其建设一条新的能源管道,向欧洲转送天然气。由于土耳其一直秉持中立态度,同时又是欧美的盟友,和俄罗斯的关系也还不错,该线路的安全性暂且能得到保障。
同时,普京也没有排除修复“北溪1号”受损管线的可能,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修复之后能向欧洲供气。言下之意就是如果西方国家如果仍对俄罗斯施行制裁,就算修好了也不会对欧洲供气。
数据显示,由于俄罗斯断供天然气,欧洲仅在今年就将损失超过3000亿欧元,此外,欧洲能源署表示储气库已经基本充满,但无法保证长期供应,欧洲将持续面临巨额的经济损失和断气风险。
虽然普京对欧洲释放了善意,但也不是毫无条件的。首先就是不能对天然气限价,俄罗斯虽然能帮助欧洲摆脱能源危机,可也不能做慈善,至少得按正常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
然而在对天然气限价的问题上,欧盟至今没商量出个结果,内部分歧严重。支持限价的法国、意大利等国认为此举可以降低能源成本,而德国则认为限价会导致供应中断。
对此,普京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不会妥协,必须在合同框架内出口能源。
最后,普京承诺将继续确保能源安全和供应稳定,并与有意愿的国家开展合作。不得不说,俄罗斯雪中送炭的表态和美国趁火打劫的做法,确实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能分化欧美,又给自己留了退路,还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确实高明。
二、北溪之后,又一关键能源管道发生泄露
就在普京表示愿意向欧洲提供能源的同时,途径波兰境内的德鲁日巴输油管道西段的一条管线又发生了泄漏事故。
这条输油管道是俄罗斯向中欧和东欧国家输送原油的大型输油管道系统,是世界上最长的输油管道,始建于前苏联时期,一线工程长4412公里,直通德国;二线工程长5500公里,通往捷克和匈牙利。
该管道又称“友谊”管道,显然这个能源项目极具地缘政治价值,在此敏感时期出问题耐人寻味。
更“巧合”的是,10月6日,欧盟刚刚对俄罗斯实施了新一轮制裁,其中就包括禁止超过价格上限的俄罗斯石油通过海路运输至第三方。10月10日,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一拍即合,宣布建立一条新的管道,接入德鲁日巴输油管道。
数据显示,德鲁日巴管道共设44座输油泵站,输油量200万桶/日,每年能输出约一亿吨石油,占中东欧地区国家石油消费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目前,匈牙利只能依靠该管线获得石油补给,一旦管线停摆,匈牙利将彻底断油。
由于德鲁日巴输油管道不属于海陆运输,因此不受欧盟制裁限制,对于极度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匈牙利来说,欧盟的制裁和此次泄露事件无疑都是重大打击。
三、波兰已展开调查
对塞尔维亚来说,获得俄罗斯石油的重要途径就是海运,而且和匈牙利一样都绕不开欧盟国家克罗地亚,欧盟的制裁将提高至少20%的进口成本。
由于匈牙利和塞尔维亚都是欧盟对俄制裁的受害者,于是开始抱团取暖,商量着修建一条新的输油管道,从德鲁日巴管道的一侧分支中连入,并从中获得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然而,没成想,项目还没起步就吃了个下马威。
对此,波兰国务秘书贝格尔表示,泄漏是偶然事故,也不会威胁国家安全,目前调查还在继续,尚无理由断定是蓄意破坏。结合之前欧洲方面对“北溪”天然气管道泄露的调查来看,就算是人为破坏,估计波兰也不会让俄罗斯参与调查。
结合此前欧洲各种基础能源设施遭到破坏的情况来看,我们大胆猜测此次泄露事故仍是美国及其盟友所为,想方设法切断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联系,尽可能对俄罗斯能源出口施压,同时,还能敲打一下匈牙利和塞尔维亚。
其实,通过德鲁日巴输油管道的管线图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俄罗斯石油输往欧洲的第一站就是乌克兰和波兰,乌克兰正在于俄罗斯交战,而波兰是反俄最积极的。
然而,即便是这种铁杆的“反俄国家”,仍然允许俄罗斯能源过境,还心安理得地收着过路费,打归打,生意可没停,可见在利益面前,被西方奉为真理的“政治正确”,不过是场面话罢了。
四、欧洲被逼上绝路,或将背弃美国
俄欧做生意,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利润空间就会受到挤压,美国当然不会允许这种状况持续发展下去,完全有动机采取“物理手段”来摧毁这些能源设施。
现在,俄乌冲突看上去打得很火热,但本质上还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斗争,欧洲国家还是比较谨慎和克制的,普京一直给欧洲机会,欧盟也没使出全力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结果美国看不下去了,直接来了个釜底抽薪,美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许俄欧做能源生意,为此,甚至可以完全不顾欧洲国家的死活,即便其是自己的“盟友”。
而被逐渐逼上绝路的欧洲国家,也顾不得什么欧盟团结和政治正确了,纷纷开始与俄罗斯恢复能源联系。除了德国,靠着家大业大还能硬扛之外,一些产业结构单一、对俄罗斯能源依赖极大的欧洲小国可坚持下去了,若是欧洲真被逼上了绝路,那最终或许就会选择背弃美国。
另外,欧洲国家并没有彻底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目前,俄罗斯向欧洲供应天然气主要有5条路线:1、“北溪1号”、“北溪2号”,目前处于停运状态;2、“土耳其流”,一条管线为土耳其本地供气,另外一条管线经土耳其为东欧、南欧国家供气,目前处于正常运营。
3、“亚马尔-欧洲”,经波兰向德国提供天然气,由于波兰拒绝“卢布结算令”,俄罗斯断供;4、乌克兰天然气管道,即使是与俄罗斯交战期间,乌克兰仍会保证部分俄气西送,同时收取过路费。
只要这些基础设施还在,如果能源紧张,就会有条件恢复供气,正如普京所说,决定权在欧洲手上,欧洲想买,俄罗斯自然会卖。
即使是在最近一个月,欧盟仍是俄罗斯能源的主要进口方,俄罗斯在制裁之下还从欧洲赚了超过1000亿欧元。虽然欧盟现在禁运了大部分俄气和煤炭,但仍在源源不断进口俄油和液化天然气。
正是因为这种不彻底的制裁和藕断丝连的贸易关系,美国才下狠手,连续破坏俄欧能源管线,同时还不断上调液化天然气价格,疯狂收割欧洲财富。
承受巨大能源和经济压力的欧洲国家不仅在行动上开始违逆美国,连口头上都开始公开批评美国。此前,德国副哈贝克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都指责美国坐地起价,扰乱全球市场。
包括已经和美国反目的海湾国家在内,已经有越来越的国家开始背弃美国。俄罗斯是拿出诚意了的,表示随时可以合作,但美国恰恰是搅局者、破坏者,所以普京把球踢给欧洲,本来是美俄的矛盾,现在变成了欧美的矛盾。
目前来看,普京这招是有用的,欧美的反目,欧洲内部的分化都是时间问题,逼得太紧反而让他们抱成一团,留下余地才能进退自如,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