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公执法秦皇汉武时代,法律体系不仅十分完备,秉公执法的观念也深入人心,出现了许多执法严明、秉公断案的人物。
汉文帝时的张释之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官拜廷尉,秉公断案,依法量刑。
一天,文帝出行,至渭桥中路时,一人从桥下突然窜出,銮驾马匹受惊,文帝险些被掀下车来。
那人被捕后,交付廷尉治罪。
张释之审问他,他说:“我听说皇上到来,来不及回避,情急之下,只好隐藏在桥下。
等了很久,以为皇上车驾已过,岂知一出来便遇上了銮驾,惊吓了陛下。
”根据汉律,皇上出行时要开路清道,禁止通行,禁令下达后,凡在该地段违犯禁令者,罚金四两。
因此,张释之判决,此人犯禁,应当罚金,并奏请皇上。
文帝一见奏章,大怒,说:“那人惊吓吾马,幸赖那马温顺,若是烈马,我不早就翻车受伤了吗?而你只判罚金,太轻了。
”张释之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法律,是天子与万民共同遵守、公正无私的。
按照法律规定,那人的罪行只能如此判决,若还要加重,是让法律失信于民。
”“廷尉是国家公正执法的机构,这一次若听陛下之言而偏私,那么,全国上下执法人员也都随意加减罪行,老百姓便不知如何是好了。
诚望陛下明鉴!”文帝沉思后说:“你的判决是对的。
”又有一次,有贼偷盗了高祖刘邦陵庙里的玉环,被抓住了。
文帝令交廷尉治罪。
根据汉律,盗宗庙服御物者,应当斩首后抛尸市井。
张释之据此奏请行刑。
文带听后大怒,指着张释之说:“那贼人丧尽天良,竟斗胆偷盗先帝陵庙内的器物。
”弃市判罚太轻,应当诛灭九族。
张释之立即摘下官帽,跪下请罪,说:“法律是这样制定的,也只能这样判刑,况且已经是死罪了。
现在盗宗庙就用诛灭九族之极刑,恕臣直言,万一有愚民盗取高祖陵墓的一抔土,那时陛下将何以加罪呢?”文帝无言以对,只好同意了他的裁决。
汉武帝本人也是一位执法公平的典范。
汉武帝的胞妹隆虑公主临死之前,以金千斤、钱千万为自己的独生子昭平君预先赎免死罪,武帝答应了她的请求。
后来,昭平君犯法当死,廷尉不知如何处置,请示武帝,武帝心如刀割、泪流满面,但仍然赏不避仇雠,罚不择骨肉,将自己的外甥(也是自己女儿夷安公主的丈夫)昭平君交由廷尉,依法判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