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教授建议按子女数领养老金:从养老金视角看鼓励生育问题。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提出,按照现在的模式,退休后获得养老金和养育多少子女是没有关系的。“这也意味着,如果你不生育小孩,未来其实很大程度是靠别人家小孩交的养老金在供养。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生育,养老金制度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随着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而下一代的人越来越少,人口抚养比例失调,下一代的负担也将越来越重。”
赵燕菁由此提出一个设想与建议的方向——在设计养老金领取制度时,应该与生育情况相挂钩,比如不生育的,退休后只能领取最基本的养老金,生育一个小孩的,养老金标准再相应地乘一个系数,依此类推,设置分级。有质疑提出,这一建议的实质是惩罚不生的人,但换一个角度,其实可以看作是对生育家庭的奖励。(21财经)
就在前几天,经济学家任泽平提出“央行多印2万亿,用10年多生5000万孩子”的建议: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2万亿,用10年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让未来更有活力,而且不增加老百姓、企业和地方负担,我们研究认为现在只有这个办法最务实有效可行。
奇谈怪论一出,顿时引发轩然大波,质疑之声不绝于耳。随后,任泽平微博、微信公众号双双遭禁言。
人们一向将“专家教授”相提并论,已经有“专家”大大火了一把、招徕了不少眼球,“教授”群体当然也不能落后,这不,有教授挺身而出,再抛高论。
请恕我直言,不管是“专家”还是“教授”,其论调都显得很肤浅,甚至存在“反XX”的嫌疑。
鼓励生育,确系眼下非常紧迫的问题,但鼓励生育的方式方法,却必须合乎人性和法治,做到科学合理。
生不生孩子,是个人的自由,其他人无权干涉,要尊重别人的选择,这是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而鼓励生育的措施,也要公平、公正,不能为了某种看似冠冕堂皇的利益,有意无意损害部分人群的利益。
更何况,有些人并非故意不生孩子,而是由于身体等方面的特殊原因无法生孩子。他们为此被打入“另类”,切身利益受损,真的是如假包换的“躺枪”呢。
专家建议“央行多印2万亿”,其本质可以视作收入的二次分配。奖励一部分人、给一部分人分配更多的钱,其本质上就是罚另一部分人的款,让他们遭受不公正的对待。将分配的天平向生育子女者倾斜,有人多拿了钱,相对来说就是其他人在分配中少拿了钱,还必须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伤害和压力。
而教授则更狠,直接一竿子戳向了退休金,将生育情况跟养老挂起钩来。多生孩子多拿退休金,不生或少生孩子就要少拿退休金,有何法律依据呢?难道不生或少生孩子的人,连养老都不配了?
曾几何时,超生、多生孩子,是要交纳“社会抚养费”的。现在,如果按照专家教授的理论,不生、少生孩子,在经济待遇和收入分配上就要被区别对待、低人一等。是不是拐弯有点陡?不是我不明白,这社会变化快。
当然,专家、教授宏论一出,也有一些群体是会兴高采烈、弹冠相庆的。那就是小品里演的“超生游击队”,东躲西藏多少年,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以前见不得光,现在终于翻身把歌唱。我建议,他们应该集体敲锣打鼓给专家、教授送面锦旗,然后当面问一问:请问,你们说的钱,找谁领呢?要不,先把来的火车票给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