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相关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乌克兰国防部公布的最新消息,乌克兰武装力量与俄军作战的关键时刻,“星链”通信设备出现大规模故障,导致“灾难性”的通信中断。按照乌方消息人士的话,通信故障主要出现在乌克兰南部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周围,同时哈尔科夫东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也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极大的限制了乌军在该地区的反击进程。
对于故障的出现,SpaceX尚未予以回应,马斯克则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战场发生的事,那是机密”。过去半年,“星链”作为乌军打击俄军的利器,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一过程中也曾频繁出现故障,但像此次波及范围如此之大且具有针对性的通讯故障却并不常见,这自然引发了外界对故障原因的猜测。
猜测一:系统本身故障
8月底,在将46颗“星链”卫星送入轨道后,SpaceX已累计发射了3000余颗该类型卫星,而目前有超过2900颗处于在轨运行状态,在轨运行率96.6%,并不高,至于其余那100余颗,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同问题,包括今年2月受地磁暴影响,40颗“星链”直接坠毁地球。
▲“星链”已可大批量发射
出于成本考量,目前单颗“星链”卫星报价已压缩到50万美元以下,这还包含了发射成本,而一味降低价格导致卫星质量愈发堪忧,失联、失控、断线更是常规故障,而且“星链”系统本身的稳定性、系统匹配度也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比如今年4月中旬,美国、加拿大、英国以及德国的“星链”用户反应互联网连接中断,整个故障持续长达4个小时,而在今年1月,类似故障也曾出现过,且波及范围更广。
鉴于这种高故障率,有理由怀疑乌军通讯中断或与系统本身有关。但这也存在一个疑点,从相关信息来看,仅乌军报告了该问题,全球其他地区用户似乎并未出现类似情况,这种极具针对性的故障,令事件本身陷入了罗生门。
猜测二:黑客攻击导致
在今年8月拉斯维加斯举行的Black Hat安全会议上,比利时鲁汶大学研究员Lennert Wouters公开披露了“星链”用户终端存在的安全漏洞,并详细对外介绍了通过该漏洞,结合部分硬件可对“星链”本体发动攻击。虽然随后“星链”紧急升级了固件版本,并发布声明,强调该漏洞不会令整个“星链”系统遭受更为广泛的攻击,普通用户甚至无需采取任何行动来应对。
▲乌军使用的“星链”接收器
但固件升级只是增加了攻击难度,攻击可能性依然存在,正如Wouters所说的“除了使用更为可靠的芯片,否则根本问题无法解决”。可见,这个漏洞目前依旧存在,而且该漏洞是否像公告所表述的那样不会对普通用户产生影响,存疑。可以说,只要有漏洞存在,一切皆有可能。
早在今年5月,马斯克就曾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星链”一直遭受黑客网络攻击,还特意强调攻击来自俄罗斯。虽然他并未透露攻击造成的影响,但鉴于近日乌军利用“星链”对俄军造成的重创,有理由相信,俄罗斯黑客或对“星链”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攻击,并直接引发了乌军通信中断。
猜测三:俄军直接出手
▲出现在俄境内的神秘光柱
这是目前最为主流的观点,而主要依据与俄罗斯境内近期出现的大批量不明光柱有关。进入10月以来,俄罗斯境内的别尔哥罗德,摩尔曼斯克,鄂木斯克,波多利斯克,乃至莫斯科等地都曾出现过不明光柱,对于不明光柱,外媒普遍猜测俄军或使用了“佩列斯韦特”激光反卫星武器。
这种猜测具有一定可信度,理论上俄军也确实具备这种能力。但常规情况下激光武器主要针对的是侦察卫星,特别是光学侦察卫星,通过致眩或致盲等方式令光学设备失灵,失去侦察功能,与“星链”并无直接关联。然而也要认识到,激光武器是可以通过激光热能摧毁“星链”部分硬件设备,从而引发故障。
▲俄军此前亮相的小型激光武器
因此只要确定俄军动用了反卫星卫星,无论是否是激光,“星链”都必将成为重点“照顾”对象,而这种“照顾”之下通讯中断就不足为奇了。鉴于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结合俄方表态,俄军直接出手概率较大。
最后,还要为俄罗斯辩解两句,俄军2月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乌军3月就已开始使用“星链”,而之所以会放纵对方数月,迟迟没有行动,一方面与情报不畅有关,另一方面做出这种决策也要极大勇气。鉴于近段时间战局突变,对俄愈发不利,俄决策层只能,也必须做出果断反击,否则俄军将陷入更大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