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的核心,文化解读:法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023-09-04 09:32 百科知识

法家思想的核心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8日 11:35:04 作者:网络

法家文化对中国影响深远,一直以来法家的思想都是中国政治文化思想的核心,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并且提出了富国强兵的理念。

你对法家文化了解多少?你知道法家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人性观

法家伦理思想中最具主题色彩的就是相关人性论的主张。

在法家看来,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

这种本性是不可改变的。

从传承思想文化的角度看,法家的人性论观念是对荀子人性恶思想的承续。

荀子的性本恶思想主要表现为:人的感官欲望的无法满足状态,他在《荀子·性恶》说:“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他认为,正是在人的本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人的财产占有欲和好利之心。

《荀子·荣辱》中写道:“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秀,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

然而穷年累世不知足,是人之情也。

”同时还认为,人的共同心理是好荣而恶辱,从尧舜到庶民百姓没有什么差别,而人世间最值得荣耀的就是掌握政治权利。

《荀子·王霸》里谈到:“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为圣王,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

”荀子认为人的这种本性是不尽合理的,这就应该借助于开展深入的社会实践来矫正,即‘化性起伪’。

法家先驱及代表人物或先于荀子谈到了或在荀子之后拓展了这一人性论思想。

《管子·禁藏》说:“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

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

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

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

”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的,人性好利的主要表现为人的生存欲望和生存需要。

《商君书·算池》里指出:“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而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

”由于人有这种生存需要,因此,每一个人在利弊之间都要趋利避害。

《商君书·算池》:“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

”商鞅认为,人的本性与生俱来,人的一生就是追逐名利的一生,人的所有行为都受制于好利的本性。

这种人本性论应用在政治上就是追求爵位,经济上就是追求田宅。

《商君书·错法》中指出了统治者恰恰可以利用此人性论实现自己的统治,“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韩非的人性论,部分的受了荀子的性恶论的影响,同时,也继承了商鞅的人性好利的观点。

韩非认为,人的好利主要根源于人们的生存需要,他以为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每个人都有欲利之心,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好利的本性支配,即使是父子、君臣之间,也是计利而行的。

韩非举出了社会上的溺婴习俗说明这一已经演化为自私自利的思想。

《韩非子·六反》:“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

”韩非认为,儒家所说的君臣之间以忠信仁义相待,是不可靠的。

《韩非子·难一》:“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重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间,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总之,法家人性论是那个时代的反映,是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等价交换在人们利益上的反应,也为法家法治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讲具有历史进步性。

诚信观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的重要内容,带有普遍的成人立身标准,自古至今中国的先哲们都有所指。

法家思想精英也不例外。

“诚”,真心实意,开诚布公。

“信”的基本含义为诚实、不疑、不欺。

法家先驱管仲认为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如何讲诚信,他从两个方面做了阐释。

首先他重诚信,把诚信纳入德行的范畴。

“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贤大夫不恃宗室,士不恃外权。

坦坦之利不以攻,坦坦之备不为用。

故存国家、定社稷,在卒谋之间耳。

信之者,仁也。

不可欺者,智也。

既智且仁,是谓成人”(《管子·枢言》)。

“其王信明圣,其臣乃正。

何以知其王之信明信圣也?曰:慎使能而善听信。

使能之谓明,听信之谓圣,明信圣者,皆受天赏。

使不能为昏,昏而忘也者,皆受天祸”(《管子·四时》)。

第二,管仲把诚信的道德观念拓展到刑罚和军事领域中。

他分别在《管子·权修》、《管子·版法解》和《管子·九废》中指出:“赏罚信于其所见,虽其所不见,岂敢为之乎?”;“刑赏信必,则善劝而奸之”;“今恃不信之人,而求以智;而不守之民,而欲以固;将不战之卒,而幸以胜;此兵之三暗也。

吴起和商鞅等改革派,把诚信置入改革措施中,在倡导践行变法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诚信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他是靠诚信为变法打基础,他懂得用诚信赢得民心,从诚信入手树立改革者的形象。

吴起靠诚实守信受到老百姓的拥护,维护了自己的道德形象。

《吕氏春秋·慎小》记载:“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明日有人偾南门之外表者,仕长大夫。

’明日日晏矣,莫有偾表者。

民相谓曰:‘此必不信。

’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

吴起自见而出,仕之长大夫。

夜日又复立表,又令如邑中如前。

邑入守门争表,表加植不得所赏,自是之后,民信吴起之赏罚。

”司马迁的《史记·商君列传》有描述:“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既具,未市,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作为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吸取了商鞅等前期法家的诚信观念,崇尚信,宣扬信,首先,他为功利而信。

《韩非子·难一》有记载:“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君其诈之而已矣。

’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不必无兽;以诈谕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文公曰:‘善!’辞雍季。

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

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

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

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

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

’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也。

’”第二,韩非不吝美言,颂扬诚信美德。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高调赞美了晋文公以诚信将卫国的事情。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攻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原之食竭力尽矣,君故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

义利观

法家先驱人物管仲在《管子·牧民》中提出:“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即从物质生活中寻求道德的根源,肯定了“利”对“义”的决定性意义。

不仅如此,法家还认为道德观念会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韩非在《五蠹》篇中论述到:“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法家坚持人们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物质基础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当社会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时,人们就会行仁义、讲道德。

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民众而物寡”、“争于气力”的时期,仁义道德退而居之。

商鞅提出“利出于地”、“名出于战”,韩非也明确提出“务力而不务德”,否则国家将面临贫穷落后甚至是亡国的危机。

法家认为儒家所谓的“爱人之心”实际上是“伤民”,而儒家那套繁杂的仁义礼节不但于民无益且有害,是的发端。

而法家坚持,利乃是人们的行为的唯一动因,这既是社会事实,也是社会应该倡导的原则。

这与法家好利、自为的人性论思想一致,并由其沿袭而来。

商鞅提在《商君书·开塞》中指出:“吾所谓利者,义之本也。

”总之,在法家看来,人性好利,人与人之间也是纯粹的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利”则是人的一切行为和交往的唯一动力。

在这种义利观的支配下,法家思想家们也触及到了公和私的话题,法家肯定“利”,但有“公、私”之分,他们主张去私行公。

法家所言的“公”是以君主的利益为大;“私”当然是指受君主统治的群众。

商鞅在《商君书·修权》断言:“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

”因为“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

”他的意思是必须“任贤举能”,而不是“任人唯亲”,这样才能达到公正、公平,才不会引起争议和争夺危害君王的统治地位。

慎到的《慎子·威德》中所言:“凡立公,所以弃私也。

”韩非《韩非子·饰邪》里也指出:“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

”意在为了维护“人主之公利”,必须去私利、私欲。

小结: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

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

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

点赞 1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婴灵缠身父亲的表现 影响他们的思想 影响他们的

中西方文化中“天、神、上帝”的差别!

资产阶级人权中最核心的内容

个人思想工作汇报材料_个人思想工作汇报材料2000字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侗族文化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墨子的思想主张意思

《FF7核心危机

婆媳关系不好儿子怎样处理好 核心在四点

赵元帅如意招财符,又称赵家招财符,赵公明招财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符咒”文化,多为张纸制成,通常由符箓师书写而成赵元帅如意招财符背后的故事,让它成为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符咒文化

科普:和合二仙丨和合文化

教育动态信息:丝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教育动态信息:孟子的主要思想

易经、一运二命、三风水:探秘古代文化的奥秘

从道家符招财符中了解道家文化谁也别错过

李诞退出笑果文化董事

道家文化择吉日的好方法,根据八字择吉

敲门一般敲几下是鬼?鬼怪文化解密

炉石传说野猪人核心

银华核心价值优选基金净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