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因为身高问题来武汉儿童医院就诊。医生问他:“小朋友,你夜里睡得怎么样呀?”妈妈抢答:“孩子夜里总是踢被子,不安神,真让人头疼。”医生很惊讶,这个11岁的男孩还在跟妈妈同床睡。妈妈也很无奈,“我和他爸爸也试过分床,没想到他竟然闹绝食,劝也劝了,骂也骂了,实在是没办法。”最终,儿童房成了“爸爸房”。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长时间和父母睡会性早熟?长大后会不独立?究竟应该何时分床?分床有没有时间节点?和孩子分房睡,是每个有娃家庭都要经历的事,同时也让很多宝爸宝妈头疼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展开讲讲分房睡这件事。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床睡
“妈妈,为什么爸爸能和你睡,我就不行了?”
“妈妈,我不敢一个人睡,我怕黑。”
“妈妈,白天我骗你说我能自己睡,其实我不敢。”
“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所以不让我跟你一起睡?”
很多家庭在与孩子分开睡计划中,屡屡失败。
如果问孩子,基本上得到的答案都是“害怕”,其实除了恐惧,还有以下因素导致孩子抗拒与爸妈分开睡:
1、不习惯独自睡觉
经常和爸妈一起睡的孩子,突然间没有了爸妈的陪伴,会感到孤独,所以更加抗拒与父母分房睡。
2、害怕黑暗
很多孩子比较怕黑,平时睡觉父母陪在身边不会在意,一旦让他单独睡,对黑暗的恐惧就更明显了。
3、没有安全感
长期在父母的房间睡觉,孩子已经熟悉了房间的环境,归属感就比较强。换个房间睡觉等于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容易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4、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和亲密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行为及强烈的情感依恋。
从出生开始,孩子都没有离开过父母,所以依赖感很强,一旦说出要分开睡,孩子肯定会很不适应。
三岁四岁不分房,
五岁六岁悔断肠?
在大众普遍观念里,三岁以后依旧同床睡的孩子,会“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心理健康”和今后的“人际交往”……
甚至还有一些说法,让父母很担忧,比如:
“三岁四岁不分房,五岁六岁悔断肠”
“三岁开始有性别意识,就应该引导分房睡,再晚就迟了。”
“5岁前必须分房,否则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
真是如此吗?
分房晚了,孩子会不独立?
一些经验认为,父母长期与孩子一起睡,可能对孩子养成独立性带来一定阻碍。
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
上一代人,很多家庭是没有分房睡的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不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实际上,不能简单地说不分房睡就会导致孩子以后不独立,是各种因素综合起来才会影响孩子的整体人格发展。
教会孩子一系列掌握和管理自己生活的必备技能,包括教孩子叠衣服、铺床、叠被,养成睡前刷牙、换睡衣等良好的睡前习惯等;到了学龄期,还可以教孩子收拾书包和书桌、自己定闹铃等技能。这才是培养独立性的最务实的措施。
太晚分房睡,孩子容易性早熟?
简单的来说,儿童性早熟就是孩子们因为各种原因,过早的体现出了第二性征。像小女孩在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者不到10岁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子在9岁前出现睾丸体积变大,长胡须,喉结明显,变声等症状,或者生长较同龄儿童显著加速,这往往就是性早熟的临床特征,爸爸妈妈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至于儿童性早熟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两种——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性早熟和假性早熟。
真性早熟多为特发性的,也就是找不到具体原因的,另外极少部分中枢性性早熟为继发性,继发于甲状腺、肾上腺疾病或者有颅内感染,肿瘤和一些遗传因素等。
假性早熟的病因也不少,比如生殖腺肿瘤,肾上腺的一些病症,导致身体提前分泌性激素,进而导致性早熟。
当然除了疾病的原因,营养过剩、摄入外源性的性激素,生活在某些化学品的环境中等,也可能导致性早熟的发生。
所以,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原因很多,但是和爸爸妈妈陪睡真的是没什么关系。
孩子长期和成人同睡,或者接触一些“少儿不宜”的影视画面,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这完全由个体差异决定,并不等于给性早熟扣上“帽子”。
家长需要注意:多花时间关注孩子生理、心理变化,教给孩子生理知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如果发现身体有异样,能及时与父母沟通,找专科医生做相关检测和评估。
3岁4岁不分房,5岁6岁悔断肠?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时间表,因此对于分房睡的年龄其实并没有具体的标准,需要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分房睡的时机。
大家常说的“3岁分床、5岁分房”只不过是根据多数孩子的情况给出的一个建议年龄。
要求孩子分房睡,不应该一刀切,更不能不顾孩子的内心需求,生搬硬套不管不顾。
孩子分房是个过程,没有准确的时间点,一般来说,在3-10岁这个阶段内完成分房就可以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能够极大地缓解家长们对于分床这件事的焦虑心情了呢?
但是,父女母子的关系,意味着今生的缘分就是,不断地目送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最终父母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与孩子顺利分房睡。
对于分床或分房睡,在这里提供几条建议:
从分床到分房,
循序渐进很重要
1、观察信号
“天使”宝宝:自己提出分床睡;
省心宝宝: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
这一类孩子“晚上睡得安稳”“不乱踢被子”,大小便会叫大人或自己去。
操心宝宝:性别意识萌芽;
孩子渐渐长大,对于性开始有了懵懵懂懂的认知。
孩子出现以上这些行为,家长可以考虑开始分床、分房睡了。
如果孩子不愿直接分房睡经常哭闹,这时家长们没必要强制分房,可以循序渐进的从“分床”开始。
2、分房,从分床开始
建议在分开睡之前留一段缓冲期,从“分被不分床”,到“分床不分房”,再到“分床又分房”。
无论是哪一种,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便是“循序渐进”。让孩子一夜之间就适应独自睡觉是不现实的,这个过程需要结合孩子年龄、性格、胆量、认知程度、沟通能力、遵守规则的意识、积极性等多方面因素,家长不能急于求成。
3、听听孩子意见
如实告诉他们分床/分房睡觉是怎么一回事。采用的形式,可以是聊天,也可以是看绘本。哪怕孩子还小,也一定要尊重他们,不能不由分说便贸然采取行动。
而对于再大一些的孩子来说,不妨与他们交流一下,认真听一听他们对于分开睡这件事情的真实想法。
4、让孩子布置房间
正式决定实施分开睡计划之后,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整个实施方案中来。
比如,邀请他们自己来挑选睡觉的小床和被子、布置自己的卧室、制定作息时间……
由此,会让孩子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大大提高对于分开睡这件事情的积极性,也有利于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
5、耐心引导不逼迫
在分开睡计划中,孩子有反复是非常正常的。或许他们会在半夜偷偷爬回父母的大床,或许会向家长哭诉自己的恐惧,或许明明事前商量好了要自己一个人睡,却又耍赖…… 无论哪种情况,父母都不能暴力强迫他们。
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安抚物,供他们安静下来;或是陪他们去自己的卧室再度上床,直至睡着。这个过程注定会比较辛苦,会花费不少努力,但家长还是得耐心引导。
特别提醒:和孩子分房睡,最好不要选择孩子有心理压力的时候,如刚上幼儿园或小学,又或者家里刚刚新添了小弟弟小妹妹。
这些阶段的孩子有可能关注度在减小,已经感受到了分离的焦虑。可以选择在压力事件发生前或者发生后半年到一年时再尝试分床。
总之,分床和分房睡,是孩子成长的见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也是亲子的又一次分离。
无论是从婴儿期就分床分房,还是到幼儿园再分床分房,这件事情或早或晚,总会提上日程。
这个步骤需要慢慢重复,直到孩子适应,它不需要非得机械地按着孩子的年龄节点来生硬执行。最重要的是,你已经准备好了,孩子也很接受。
来源: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
监制|邓志宏高琛琛
制作|薛源
科普指导|武汉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神经心理专科副主任医师彭安娜、遗传代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杨禄红
来源:科普大讲堂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