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双非院校读研,是个好选择吗?

2023-09-11 11:52 产经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伍素文丨广东报道

在豆瓣小组“双非硕士人生讨论组”里,近3万名同学集中在此交流他们的生活和心事。组规里写道:“所有人都在讨论985、211的人生生活,双非硕士好像是消失在互联网上的一个群体。我们在干嘛,我们该做什么,我们何去何从。”

不过,媒体的聚光灯近日却频繁地打在这个群体身上。随着“逆向考研”一词走红,大学生从双一流高校考到“双非”高校深造学习的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比于主动“逆向”,目前大多数还是被动“逆向”去读研的居多,比如211、985或者双一流本科生被调剂到双非院校就读。“降级”去双非高校读研,他们能否适应光环的消褪?“逆向考研”趋势渐起,到双非院校读研,会不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总会怀疑来这里的意义在哪”

小柯本科就读于北方一所知名211大学。去年她半跨专业考研,报了另一所双一流高校,但最终以几分之差失利,被调剂去了一所双非师范类院校。

她的考研分数其实并不算低,但报考的专业竞争很激烈,目标院校的复试分数比起前年高了几十分,因为专业的选择,分数比她低的本科同学有的调剂去985,而她只能去双非。

带着“反正都是双非,去哪里读也无所谓”的心情,小柯在去年9月入学了。开学后的第三天,她就忍不住在社交平台上吐露了自己的低落:“曾经至少是211能好听一点,现在我好像连唯一能拿出手的东西都失去了。”

“刚来那一个月,我很想回家,很想退学。”她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气候、学校周边环境,都让她想要退缩。更主要的是,从“双一流本科生”变成“双非专硕”,她感觉被贴上了一个尴尬的身份标签。

直到今年前半年,小柯还不敢点开微信刷朋友圈动态,“以前我在那个环境中,并没有很在意说学校这些,但现在反而会特别敏感,不敢看师弟师妹去很好的学校,不能听别人说他是985、211这些。”

曾经的光环成了如今的压力。在学校,她总担心自己做的事情会不会给本科学校丢脸,“别人也会盯着你”。入学的时候,因为学校对双一流大学本科学生来读研有奖励,小柯拿到了比分数更高、第一志愿的同学还高的奖学金,这让她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与老师、同学相处下来,小柯的想法开始转变。刚来的时候,她很害怕,也有一点傲慢,想着同学会不会很差之类的想法,但来了之后她看到比自己厉害的人很多。无论看文献还是写文章什么的,双非院校的研究生都很积极。

这里的氛围也跟以前的学校也不一样。“以前期末的时候我们那边自习室一直都是通宵,灯就没有熄过,真的好卷。来这边有一种互相帮助的感觉。本科见到各种各样的大神,总有一种不敢去试的心态,现在会觉得不管怎样试了再说的想法。加上我导师人很好,如果不是他,我可能都坚持不下来。”

就业始终是最核心的问题,而身份的尴尬在这个群体的就业上展露无遗。

小柯想当一名中学老师,所以来到了这所师范学校读师范类专业,以为研究生的学习和学历能够成为理想职业的通途。但真正接触之后才发现,这反而是最尴尬的点。原本211本科加上应届生的身份,小柯去年在本科学校的城市或者老家,都可以得到学校的面试机会。但是去了这所双非,小柯怕现在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

“这边好一点的学校,要求可能是部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或者211、985、双一流高校,我本科还算是211,但研究生读的又是双非,我都不知道这种学校能不能去投简历,你好像是双一流,又好像不是,很怪。”她说,“有时候我会问自己这个书读得有没有意义。如果择业选择跟本科一样,甚至还不如本科,我又耗时间又耗精力又耗金钱,最后图了个什么?”

虽然还不能说完全接受这个结果,但小柯正在努力释怀,一年过去了,她还在不断说服自己。

“降级”读研,也可以很快乐

在一众失意的被调剂同学之中,小姚似乎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游泳、爬山、阅读、摄影、拍视频,周末时光跟父母一起度过,医学生小姚感觉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过得很快乐,哪怕她是从北京的211高校被调剂到杭州一所双非学校的。

2021年,小姚报考了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专业,没过院线,最终调剂去了杭州,换了一个跟本科不一样的专业。

“我老家是诸暨的,当时选择调剂一是考虑到离家近点,幸福感会比较高;还有一个原因是专业算是升级了,本科学的是康复治疗学,但我不想做临床,调剂的时候就选择了现在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对我来说可选择的就业方向更多了。”她说。

尽管身边有不少同学一直向她灌输“考研就该往更高平台”的想法,但在家人的支持和自身想回家发展的意愿下,小姚还是顺当地接下了现在这个学校的offer。

跟小柯一样,入学之前,小姚对读研的学校和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并没有很高的期待,但这一年多的经历却带给了她意外的收获。

“在读研的这一年半里,我确实开拓了不少眼界,尝试了跟本科完全不相关的工作。本科我面对的是病人,给他们做按摩、康复训练,现在我学习了一些生物技术,做动物和分子生物的实验,研究疾病中的某个机制,都是本科时没接触过的。”

现在,小姚有一些出差的机会,还会参加学术会议,参与社会医学相关的一些调查项目,比如到工厂调查工人职业紧张的情况等,她觉得现在做的事情很有意义,能接触到不同的人,增加自己的阅历。

还有令她满意的一点是,自己本科专业在当时的学校比较边缘化,而今的学校研究生部刚成立,自然备受重视:“学院配备了几十万、几百万的仪器设备,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非常丰厚,我跟着做毕业课题的老师手里的项目也被拨款了20万,真的挺大方的。”

由于是“降级”读研,不同于大学时候被作为整体的一员来管理,小姚如今切实地感受到自己在研究生期间常被当成一个单独个体来对待,比如,向学校、导师反映不满意的地方,需求一般都能得到回应,扔下石头有回响,这让人觉得很踏实。

“现在,除了论文和就业比较烦恼外,能回到父母身边,还可以参加户外运动,有挺多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这一年半以来,认识了朋友,读了不少书,也走了不少路,我觉得这些经历都难能可贵。”

对于未来,小姚还在思考,她希望深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其实对医学生来说,就业还好,反正笔试面试各凭本事,无论是双非院校还是双一流的title,还不如工作经历好使。现在父母希望我去考疾控中心、防疫站这种事业单位,我也有这个意向。在一个比较安逸稳定的学校环境里面,我还可以再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双非院校考研难度增大,就业如何?

在上述的群组里,可以窥见当前双非硕士们生活、学习、就业的众生相。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采访,《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对“降级”的学生来说,敏感、失意、焦虑、怕丢脸的压力参杂在一起,同时也有一股反内卷的“清流”,他们坦然接受,在不同的环境中挖掘更多的快乐和意义。还有小部分选择退学重考的。

随着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双非院校也越来越不好考了,一些热门双非院校的报考率逐年上升。

作为过来人,小柯总结了难考的原因:“一是考研人数每年在大幅度增加,每一个学校都越来越不好考;二是许多本科是二本或者双非一本的,就不敢报很高,那么报本校的人、逆向考研的人就会变多;三是有些人只是为了混学历,直接报考双非院校;再有一部分是调剂的名额。“

她建议,无论是去什么学校读研,一定要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如果只要研究生文凭,选择相对容易考的学校无可厚非;如果要搞学术,考学硕,还是要慎重。“不是说学术环境或者师资,而是客观的资源投入差距会很大,我们学校是省属高校,归省里管,而省里的钱大部分还是会投给本地好一些的学校。”

小姚则认为,无论在什么学校,培养自己的兴趣,参与多点学术活动和项目,增加自己的见识,认识更多的人,利用好学校资源提升自己都是很有必要的。

对大部分考研学生来说,获得研究生学历是为了以后找工作能多一个筹码。双非硕士的就业如何?

广东一位私企的HR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分情况,同等情况下择优,如果是校园招聘,简历样本够多,先挑学历985、211的,专业排名靠前的,如果这部分简历数量不够,才会考虑‘双非’。如果是社会招聘,统招本科以上学历就符合,除非有特殊要求要985.211的,没有要求就比的是工作能力和薪酬了。总的来说校园招聘更多看学历,社会招聘学历是底线,更多看工作能力。”

有猎头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于工业向的企业,比如制药、化工、新能源这些企业来说,更重要的还是直接对标的专业加分项更大;但是对于可能专业性没有那么强的岗位来说,学校出身,再加上个人的软件素质就会变得很重要。”

责编:郭霁瑶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点赞 1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印度再度发生坠机,米格29舰载机轰然坠海,航母战斗力是个笑话

全国二本院校名单大全

西安航空学院怎么样?就业前景?西安航空学院怎么样?在陕西大学院校排名多少

甘宁是个怎样的人

writeas是个什么网站

大学定向委培什么意思?院校定向委培是什么意思

婆婆是个封建的人 婆媳关系该怎样维持

北京专科院校是不是不招贵州省的

大学生卷不动了?“逆向考研”走红,2023年双非院校报名人数猛增

“逆向考研”成为现实,双非院校出现名校生“逆流”,别光盯名校

大学生考研报考人数top10院校出炉,大学生要避开,报录比高院校

重阳节结婚合适吗(重阳节可以结婚吗是个好日子吗)

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沈阳理工大学是几本院校

成都二本院校有哪些学校招生

中国医学院校排名前十

郑州大学院校代号

冬冬是个胆小鬼歌词

湖南省二本院校排名最新

湖南二本院校排名及录取分数线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