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也正因为有了男女婚姻的组合,人类才得以正常的发展和延续。所以,人们把婚姻大事都看得相当的重要,也因此留下了很多的习俗和讲究。
新婚后三天回门,意思就是说新婚三日后,夫妻双双要回娘家的门。三天回门的习俗由来已久,在古代又被称为“归宁”。“归宁”就是回家让父母之心得到安宁的意思。
之所以三天回门,一来是古人认为“三”是一个大数,古籍《说文》里讲,“三,天、地、人之道也”。无论是古代的道家、儒家,还是佛家都对“三”有着独特的认知。比如对于“三”有着“三才”、“三界”、“三皇五帝”、“三星高照”、“三甲及第”等等的说法,认为“三”就是一个吉利数字。
二来是处于封建社会的人,没有现在的思想,在以前都是遵从“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男女双方结合甚至连面都没见过就已婚配,全靠的是媒婆从中撮合。有的甚至只有到结婚的时候才知道对方长的什么样子。
作为女人,结婚当天忙于婚礼,第二天才略熟一些婆家人的家属,处于“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理念,到了第三天也就应该和丈夫一起去认识一下娘家的家属了,这也就是婚后三天回门的一个主要原因。
按照旧的传统习俗来说,结婚当天就算是开始的一天,中间间隔一天时间,来日就是三天回门的时间。比如在5月1日结婚,那么5月3日就是三天回门的时间。
不过,这也是地方习俗,常言道“百里不同风,十里改规矩”,很多地方现在依然三天回门。当然在新时代也有着新的时代感,也有当天回门的,也有六天、九天回门的,不过为了图个吉利,都会选个好日子。
在回门这天,一般是新婚丈夫和新婚妻子早早地带上礼物,一同去娘家。但进门的先后也是有讲究的。老人们说:回娘家要女在前,男在后。等回婆家时,要男在前,女在后。这是老传统。毕竟回娘家是女人的家,返回婆家是男人的家。
因为这是一种礼俗,夫妻双双回娘家,当然娘家人也都已提前有所准备,美酒佳肴马上就会上桌,而且陪同新女婿的家族长辈都会到场,目的也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和交流的过程。
这样看来,无论是处于封建的年代还是处于当今,“三天回门”很有必要。首先反映了一种礼仪。双方既已结合,就要对妻子的家庭成员及亲属有个认识和了解,以避免以后没必要的尴尬。
通常娘家人的安排就是这样,新女婿由娘家人的男性亲属做陪,而新婚妻子则有母亲或嫂子等家人陪同在一起吃饭,这样也方便女人之间说些悄悄话。
特别是古代,一般的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其目的,母亲也能了解一下女儿夫家的情况,另外,做母亲的或当嫂子的也能传授女儿一些生理知识或是夫妻之间及和婆婆间的相处之道,同时,作为一个女子初改变为一个女人,一些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也可以和母亲商量一下,更多的了解男方的家人及男人本身的身体有没有什么问题,以便及时解决问题。这样看来,三天回门的习俗也是老祖宗的智慧。
当然了,三天回门这天,说是美酒佳肴安排得很丰盛,但做为新女婿也只是做做样子,是很少喝酒的,以免影响自己的声誉,让媳妇娘家人看不起。所以,都是客套一番,早早地结束。因为民间、还有种说法,午时以前要赶回自己家里的,不然,会有不吉利事发生。其实这也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之所以早早地回家,也是父母对刚结婚新人的一种热切盼望。
常言道“嫁去出的女儿,泼去出的水”,在古代的时候,女子嫁出去之后,也的确回娘家的机会很少。三天回门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是为了自己有个幸福的安乐窝,而向娘家人做一个最后的离别的意思。
有的人会说,现在的人没有了封建意识,交通也很方便,实属没必要三天回门去娘家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通过三天回门,新婚女子也能够把自己不懂得的一些知识及时地向母亲及嫂子请教,这不能不说,三天回门的习俗也是古人留下的一种智慧。
总之,新婚“三天回门”,这里面有感恩父母的表达,也有父母对女儿的美好祝愿。这不仅是对父母的一种抚慰和答谢,更是一种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