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0月,在姑苏举行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袁隆平宣告了《使用“野败”选育“三系”的发展》一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是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多年来潜心研讨的结晶。1960年7月,时任湖南黔阳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在一块实验田里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萌发了研讨杂交水稻、进步粮食产量的想法。通过几年艰苦实验和科学分析,袁隆平写出了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宣告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4期上。杂交水稻研讨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1976年12月,袁隆平(右)和搭档李必湖在调查杂交水稻成长状况 新华社图片
1970年秋,依据袁隆平“用远缘的野生稻与培养稻进行杂交”的想象,他的学生李必湖在海南找到一棵雄性不育株。转育出来的三粒雄性不育种子被命名为“野败”,为“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
1971年春,在湖南省委的领导下,成立了由湖南农科院、农学院、师范学院、黔阳农校和贺家山原种场组成的省杂交水稻研讨协作组。以袁隆平为代表的黔阳农校科研组把“野败”植株和其他不育资料分发给13个省市的20多个单位,进一步展开以“野败”为首要资料的“三系”配套攻关会战,加快了“三系”配套进程。
1972年春,在国务院举行的全国农林科技座谈会上,杂交水稻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由我国农林科学院和湖南省农科院掌管,安排全国力气搞协作攻关。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和国家农委在北京联合举行籼型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颁奖大会。湖南省农科院研讨员袁隆平(左)代表整体从事杂交水稻研讨的科技人员领奖 新华社图片
1973年,在突破了“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张先程等在东南亚种类中找到了一批优势强、花药兴旺、花粉量大、康复度在90%以上的“康复系”。“三系”总算配套成功了!
1974年,湖南开端试种杂交水稻,亩产超越650公斤,充沛显现了它的增产优势。
1975年,试种面积到达5600亩。
1976年,全国演示推行面积扩大到208万多亩,悉数增产20%以上。
杂交水稻栽培面积的推行,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197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到达28631万吨,比1965年增加47.2%。从1976年到1987年,我国的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能够养活6000多万人。我国能够豪放地宣告:用缺乏国际10%的犁地处理了占国际22%人口的粮食问题。
策划:周赤军
监制:朱永磊 安传香
统筹:翟子赫 王莹
本期文献参阅:新华社报导
新华网新闻中心出品
【点击以下图片进入更多往期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