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怎么死的2020年4月6日,就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时,BBC推出了一部关于诗歌的纪录片,它的主角不是莎士比亚,而是我们熟知的“诗圣”杜甫。
他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的介绍给西方世界。
在西方,杜甫鲜为人知;但在东方他无人不晓。
晚唐时期,诗界公认‘杜诗集古令之大成’;宋人尊杜甫为诗中之圣;至明代,诗圣的称号正式叫响;时至今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杜甫不仅是诗中圣哲,而且是具有人民性的民族巨人。
可惜,杜甫的价值在生前并没有得到重视,大多数唐人并不关注他,以致使后人对他的记述也是眉目不清,而他死亡的真正原因至今都是一个谜。
郭沫若提出的中毒说
《旧唐书杜甫传》:“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
公元770夏天,杜甫因避兵乱到衡州。
中途到了耒阳,恰遇大水,船只好泊在方田驿。
因无食物,挨饿了十天左右。
耒阳县令聂某得知后,送来了牛肉白酒。
杜甫吃得过多,就在一个晚上死了。
杜甫中毒而死是流传最广的结论,提出者是著名现代学者郭沫若。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于杜甫的死因作过专门的论述,他认为杜甫确是死于牛肉白酒,但不是“饫死”,而是中毒。
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聂县令所送的牛肉一定很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
时在暑天,冷藏不好,容易腐化。
腐肉是有毒的特别是变质后的24至28小时毒性最烈,使人神经麻痹,心脏硬化而死。
杜甫中毒而死是完全有可能的。
然而,郭老的这种说法纯属个人创作,几乎没有文献作为依据。
***生前不喜杜甫,为讨好领袖,郭沫若对杜甫进行“翔实”的考证,指出杜甫住的草堂比瓦房更讲究。
有诗为证,“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而当时贫民住宅上的茅草最多只有一层,杜甫的住房居然有三层,实乃豪华住宅!***者的身份,给郭沫若带来巨大荣誉的同时,也成为他的沉重负担。
为了对得起这个身份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地位,他需要做很多迎合之举,这也导致他的学术观点的不严谨。
看了郭沫若的这一“研究成果”,你还能相信上面他的这种说法吗?
2.杜甫并非死于耒阳
过去人们都受《旧唐书》影响,认为杜甫在耒阳县吃了牛肉白酒而死,死法有淹死,饫死,食物中毒三种死法。
但是现在也有许多学者认为杜甫广应该没有死在耒阳,因为他有《回棹》一诗表明他到达耒阳后又决定北上去湖北武汉一带。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带着一家八口,从长沙耒阳乘船往岳阳,经过洞庭湖时,风疾愈加严重,半身偏枯、卧床不起,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一诗,寄呈给湖南的亲友。
此诗为杜甫绝笔,不久就病死于湘江舟中。
(提示一下今日耒阳在湖南衡阳,而初唐时的耒阳隶属于长沙。
)
但是吧,上述结论应属于可以商槦的结论,不是确论,故而说杜甫之死依旧是个谜。
千古诗圣死的如此悲惨,既是个人的不幸,也是时代的不幸。
3.国家不幸诗家幸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写到:“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 ……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
如果唐玄宗没有杀死安禄山的儿子,或许安禄山就没有叛乱;如果安禄山没有造反,或许也成全不了杜甫这千古诗圣。
让我们穿越到天宝十四年的隆冬,穿过北风和大雪,看见那个刚得了个八品小官的杜甫奔赴在通往奉先的路上,他还不知道,孱弱的小儿子已回天乏术,奄奄一息。
与此同时,远在范阳的安禄山正带领军队直逼长安,无数刺刀瞄准了大唐的心脏。
他对着天空中的寒月发誓——要取皇帝的狗头献祭他的儿子。
六年战火中,杜甫将不断地从一个地方逃向另一个地方,拖着骨瘦如柴的身体,沿着安禄山踏过的土地,做一个没有俸禄的战地记者。
到那时,他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孺人,而是万千风雨漂泊的贫苦大众;
他的诗将不再为自己发声,他拿出了生命的全部情怀,给了天下苍生最真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