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抗生素,很多家长都知道不能给孩子乱用,乱用的后果很严重,但很多家长其实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把消炎药和抗生素弄混了。
比如孩子感冒了,会从家里的小药箱里拿出一些常用药给孩子服用,比如阿莫西林、头孢,等等。家长以为这是消炎药,吃了能让孩子的病赶快好。但实际上,阿莫西林、头孢,其实不是消炎药,而是抗生素。而一直以为是抗生素的阿司匹林,却和布洛芬一样,是消炎药。
这下,蒙圈了吧?!
抗生素,是指那些从微生物中提取出来,用来抑制或者杀死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而消炎药是对一大类药物的俗称,它们的共同能力就是可以降低炎症反应,解决“红肿热痛”等症状,简单来说,就是消除炎症。
从它们的定义中,我们就能看出第一点区别:作用不同。
消炎药是用来抑制炎症的药物,最主要的作用是缓解炎症及其带来的不适。
而绝大多数的抗生素本身并没有消炎作用,它们主要是通过抑制或杀灭微生物(如细菌、真菌、非典型病原菌等),起到控制或消除感染的作用。
也就是说,抗生素最主要的作用是抗感染、灭细菌,而不是消炎!如果炎症并不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那么抗生素是不起作用的。
最简单的区分他们的方法就是——看药名!
如果药名里出现了这 8 种名词,基本上就是抗生素了:
①“西林”:比如阿莫西林、甲氧西林等;
②“头孢”:比如: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头孢呋辛、头孢地尼、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
③“霉素”:比如:红霉素、青霉素、阿奇霉素等;
④“沙星”:比如:左氧沙星、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⑤“环素”:比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⑥“硝唑”:比如甲硝唑(是的,它也不是消炎药,而是抗生素。甚至很多人犯了牙龈炎、牙周炎喜欢用的牙周康,又叫作甲硝唑芬布芬胶囊,也是抗生素,不过是掺了消炎药的抗生素)、奥硝唑、替硝唑等;
⑦“培南”:比如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等;
⑧“磺胺”:比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米隆等。
而相较一家人喜欢整整齐齐取名的抗生素,消炎药的取名就比较随意了。
除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消炎药—般都有个“松”字:比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剩余的解热镇痛、免疫抑制的消炎药取名就没什么规律了,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萘普生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准确性更高的方法,那就是——看说明书。
抗生素的说明书里会有“对于 XX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字样,只要看到关键词细菌,首先就考虑是抗生素。
现在我们知道了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那么为什么不能乱吃抗生素呢?
①菌群失调。使用抗生素不当,会造成体内的正常菌群失调,容易引发感染,比如慢性咽炎等;
②产生耐药性。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那么身体就会逐渐产生耐药菌,从而影响今后的治疗。就像杀鸡用牛刀,还把牛刀给用坏了,真到了杀牛的时候,可就傻眼了。
③不良反应。如果长期使用某些抗生素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导致肾功能损害和药物性耳聋。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看看最关键的一点,什么时候该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怎么样才算是正确使用抗生素呢?
关于抗生素的使用,家长们只要谨记三个字:遵医嘱!
因为抗生素是处方药,所以必须遵医嘱用药。只有孩子受到由细菌等引起的感染时,才需要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否则都属于滥用抗生素,不仅对孩子无益,还反而会有害。
所以,如果孩子不小心得了流感,或者是由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而且,抗生素尽量外用或口服。
这是因为外用和口服相较注射来说,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低,对孩子更安全;当然,若是重症的感染,注射比外用和口服的方式起效更快,所以,家长们还是遵医嘱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以便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来源:儿科医生鲍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