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很多神奇之处,你会忍不住好奇想要去探索,结果动手之后发现,根本停不下来。
如同抠鼻屎、抠耳朵、抠肚脐这一类的事情,就让很多人非常着迷。但今天九叔想告诫各位,抠一抠虽然爽,一直抠就是火葬场。看完今天这篇文章,请大家手下留情。
我们的鼻子有一定的弹性,单纯挖鼻子这个动作不会把鼻孔撑大,不过却容易损伤鼻腔。
鼻屎属于鼻腔分泌物,这些分泌物既能湿润吸入的干燥空气,又能抵挡外界的病菌和灰尘,保证鼻腔内部舒适、卫生、安全。
所以鼻屎并不是毫无作用的垃圾废物,大家不用频繁清理它。
常常挖鼻屎不仅可能削弱鼻腔的自洁能力,还可能带来3个坏处:
鼻粘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指甲剐蹭很容易造成黏膜损伤,引起流鼻血。增加鼻腔敏感性和细菌感染风险,引发喷嚏、过敏等。鼻毛变少,破坏保护屏障,感冒容易找上门。用流动的清水冲洗鼻腔(鼻塞、鼻炎患者可用洗鼻器),或者用卫生棉签蘸水,轻轻剐蹭鼻腔清洁。
在胎儿时期,脐带相当于是条“生命线”,提供营养和氧气、代谢废物。但我们出生后,脐带被剪掉,留下的肚脐眼,除了充当腹部中轴线上的天然坐标,就没啥生理作用了。
一般来说,肚脐特殊的结构容易脏污纳垢,偶尔抠抠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清洁力度,防止用力过猛弄伤皮肤,造成皮肤感染引发炎症。
更好的清洁方法,其实是用棉签轻柔擦拭,感觉不舒服的就不要勉强清洁了。
肚脐的形状跟医生结扎的手法关系不大。肚脐的凹凸形状,通常和小孩的身体发育、结扎后的恢复程度以及长大后皮下脂肪的厚度有关。如果大家觉得自己的肚脐眼不好看,别再错怪医生技术不好啦。
耳朵里的耳屎,其实也有很大作用。
耳屎医学名称叫“外耳道耵聍”,它常出现在外耳道的1/3处,由汗腺及皮脂腺等分泌物组成,黏性比较大,能拦截住外来的病菌和灰尘等东西。
同时,耳屎能够保证耳道内的酸性环境,抵挡住细菌的侵袭。
话虽如此,有人却担心耳屎不挖,会堵住耳朵导致听力会下降。
其实,这过于杞人忧天了,当耳屎积累到一定量,一般会随着咀嚼等各种运动,从外耳道自行脱落,不会形成堵塞的情况。
相反,经常把耳屎掏干净,就等于少了一道保护防线,一不小心还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细菌感染,出现耳朵发炎、流脓等问题。如果不留神刺伤了耳膜,甚至可能影响听力。
想要自己动手掏耳朵也不是不可以,最好使用耳勺或者较细的卫生棉签,轻轻在耳道里转动,切忌太用力,也不要太频繁,一月一次左右。
总的来说,无论是抠鼻孔、抠肚脐,还是掏耳朵,都不是什么好习惯,大家尽量少做,千万别为了一时的爽,而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参考资料:
[1]龚宇.掏耳朵要不得[J].家庭医药,2011(06):72.
[2]杨杰.肚脐眼到底能不能抠?[J].健康管理,2017(02):32-33.
[3]海陵.掏耳朵也能惹祸[J].江苏卫生保健,2017(10):41.
[4].乱挖鼻孔恐有大隐患![J].大众科学,2022(11):26-27.
来源: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