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
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简介
《三国演义》说:“为将之道,岂可不知地理乎?”
可“过五关、斩六将”的武圣人关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路痴。
我可没瞎说,呈上物证↓
关羽走的路痴路线↑
这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路线图。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关羽因一度被曹操所擒,在立功报答之后,拜辞曹操,护送二位嫂子,前往河北寻找兄长刘备。
因此,按照情理,关羽既然要到河北投奔刘备,那么,他离开许都之后,就应该向北,直驱延津(今河南延津西北)或者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渡过黄河,即可进入冀州境内。考虑到主要渡口在东郡(滑州),那么出门后往北略微偏东一点点,或者绕一些小弯路也正常。
正常人走的路线↑
然而,书中的关羽,却是从许昌出发后,先过了东岭关(虚构的地名),接着突然莫名其妙地折回西北,跋涉四百多里,走到洛阳,白白绕了一个大弯;
在洛阳,也许是关羽看见滔滔黄河,猛然醒悟到自己走错了方向,他又突然折回东方,一路经过汜水关,即《演义》第五回写到的虎牢关)、荥阳,最后再到达滑州(应为白马),从那里过河。(换现在话讲,就是从北京到天津出差,途中竟偏要到厦门中转是一个道理的)
于是,好好的“一”,愣是给关羽走成了“之”。
地图太难,看不懂怪我?
有人说,关羽就是想路上看看风景,领略下大好河山不行吗?
答案是:不行。
因为,当时关二爷是带着不足数十名随从,护送二位嫂子,在随时可能成为敌对的曹操地盘内急速逃难……敢问,你逃难时会有心情逛风景吗?
不过,仅仅是绕点路也就算了。可关羽偏偏是个会武功的、暴脾气的路痴……于是,“六将被斩”的“悲剧”就发生了……
六将:你自己走错路,杀 *** 嘛!宝宝心里苦!
来看路痴关羽的超神之路↓
一血:东岭关
过五关斩六将的第一关是东岭关(第一站就走错了)。守将问关羽要通关文书,关羽拿不出,一怒之下杀了守将扬长而去……(武术好就是这么自信(●ˇ∀ˇ●))
双杀:洛阳
过了东岭关,关羽的路就越走越远了,他直奔洛阳而来――洛阳更是在西边了。但是,在洛阳,关羽同样遇到了前来挡路的两位守将。
这一次,关羽更威武,在中了一箭的情况下刀劈二将,顺利通关。
三杀:汜水关(即虎牢关)
关羽对汜水关不应该陌生,因为他曾经在这里和刘备、张飞一起“三英战吕布”,在汜水关,守将知道关羽一路杀将过来,为他摆下了鸿门宴。关羽在同乡和尚的帮助下,杀了守将,逃脱一劫。
四杀:荥阳(今属河南郑州)
要知道,汜水关已经在黄河边上了,关羽要是过了黄河就到了袁绍的地盘,然而他却沿着黄河又向南走,到了荥阳。
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关羽你迷路就迷路吧,还那么好杀人。这下好了,这个荥阳的太守,好巧不巧正是关于在汜水关杀死的守将的亲家!
太守对关羽好一顿阳奉阴违,面上礼遇有家,其实背地里已经打算在半夜放火把关羽烧死。
好在关羽毕竟也是个偶像级的人物。这个太守有个手下正好是关羽的小粉丝。靠着小粉丝的通风报信,关羽出城逃过一劫。
然而,正跑着呢,关羽听说小粉丝因为通风报信被杀了!于是,恼怒难忍的关羽,又一刀将太守斩于马下……
五杀:滑洲(今属河南安阳)
关羽到了滑州,准备过黄河。滑州太守是关羽的老熟人,关羽想通过老交情让他行个方便。结果,对方却说,现在是夏侯悼的某部下在驻守黄河渡口,自己无能为力。
关羽便自己来找渡口守将。没成想那守将是个官二代,不把一般人放在眼里。关羽想想,我哪儿是一般人啊!便报上了自己的爵位:汉寿亭侯。
没想到这官二代是见过大世面的,依然不把关羽放在眼里,并讽刺关羽“插翅难飞”。
关羽这暴脾气,哪忍得了这个!管你是啥二代,吧唧一刀,守将卒。
路痴关羽已超神,Legendary!
过了黄河,便是袁绍的大营――黎阳了,至此,关羽的路痴行动也该结束了。哪知道,他刚一过黄河就有人把他叫住了――刘备不在袁绍军中,已经往汝南去了。
于是,关羽这一路的过关斩将,到头来都是做无用功,而死在他刀下的那些守关将领也实在是够冤。
不过这帮人当中似乎也没有一个明白人,要是有一个人告诉关羽走错了路,他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这里有人就要问了……关羽一代名将,真的是一个路痴么?
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本编很久,最近,南京三江学院历史与文化地图研究会主任许盘清终于给出了解答。
许盘清教授痴迷于研究古地图,甚至不惜花尽百万积蓄、卖了房子,收藏了大量的古书、古地图。近日,通过还原300多幅三国时期的古地图,许教授得出了一个结论:关羽也许不路痴,《三国演义》中约六成情节是虚构的。
许盘清教授:历史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的层面,文学重在塑造人物典型,但演义小说毕竟不是完整的历史,不能完全站在史学的角度评价真实性。就《三国演义》故事本身而言,如“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当年诸葛亮27岁,“讲的是历史;而“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赚荆州、取成都、夺汉中”则为虚实相杂,一方面要照顾历史,另一方面又要突出人物和情节。
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打黄盖、草船借箭、连环计、借东风、火烧战船、智算华容等等,经过戏剧化的演绎,千百年来早已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并由此产生出许多成语,影响深远。实际上,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大半是艺术虚构,或是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那么,许盘清教授到底是如何得出《三国演义》仅有六分真的结论呢?
许教授表示,《三国演义》总共一百二十回,他将每一回中的每个故事情节与《三国志》一一比对。后又与《后汉书》、《晋书》等进行比照,总结发现《三国演义》中符合史实的情节约占60%。
许盘清:其中诸葛亮的虚假成分是比较多的。其虚构部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神化诸葛亮;其二,丑化曹操、周瑜;其三,对晋的丑化。
许盘清完成了《三国演义》、《三国志》、《后汉书》等史籍的文本对照后,绘制了300多幅地图,把三国时期发生的大战役、大事件,一一表现在尺幅之中。这一科研成果,以《三国风云地图说》出版。许盘清推出《三国演义·地图珍藏本》,150多处战役、局势、变迁、地理、地势要点位置,插配了相关150多幅地图。
聊一聊
《三国演义》中的地理问题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里,《三国演义》将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完美结合得无与伦比。它不仅是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表述当时地理环境的杰作。书中描写的故事行迹,东到江浙,南临湘南,西至甘肃,北抵辽东。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一部古典小说可以望其项背。但是,书中大量存在的“地理问题”也使得其他名著“望尘莫及”。
例如,长期以来,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一直有“襄阳说”和“南阳说”两种说法。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正文中写得并不清楚,南朝宋裴松之注释时,引用了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汉晋春秋》的记载:“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然而,《诸葛亮传》收录的《出师表》中,又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数语。
正是因为地理历史知识不足,罗贯中在写作《三国演义》时,对诸葛亮的躬耕地写得有些含糊。
《三国演义》问世三百多年之后,清代襄阳人顾嘉衡到南阳就任知府,襄阳人、南阳人都要他给个说法,这是一个两难问题。怎么办呢?于是,他在南阳卧龙冈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他暂时回避了眼前的难题,但问题依然存在↓
比如,
因为没有好好学地理,
关二爷戴着“路痴”的帽子好多年……
心疼关二爷……
大家都在看↓
二:关羽的五个经典故事
关羽十九岁那年,蒲州太守熊虎的儿子熊祥,为了强占张继昌的女儿鸾姣,勾结县令苗信,为非作歹。关羽闻讯,即到公堂,帮助辩理,一怒之下,打死熊祥,火烧衙署,砸烂牢门,救出鸾姣,逃至圣母庙。熊虎带喽罗追来,关羽放火烧了圣母庙。劈死熊虎,逃奔范阳避难。后到河北涿县,与刘备、张飞在桃园结义。
白马对战,颜良连斩曹几员大将。曹请关羽出战。为报曹恩关羽奔马战颜良。颜良来不及问是谁,已被关羽斩下首级。为奖战功曹封云长为汉寿亭侯。袁绍为了雪恨,又派名将文丑追杀曹操。曹不抵,再请关公出战。云长纵马提刀,不到三回合,文丑心怯绕河而逃,关羽驱马一刀将文丑斩于马下。
关公辞别曹操,千里走单骑,一心去寻刘备。一路上,过了五关斩了六将。第一关东岭关,斩了孔秀。第二关洛阳关,斩了盂坦和韩福。第三关汜水关守将卞喜在关前寺庙中设计谋害关公。寺中和尚普净暗中相助关公识破卞喜阴谋。关羽结果卞喜性命,前行过第四关荥阳,斩了王植,又过了第五关黄河渡,斩了秦琪。
三:三国演义的关羽
卧蚕眉,丹凤眼,面如仲枣,胯下赤兔马,手拿青龙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