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晤。华东师大手稿大展来了。”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业内的轰动。近日,全国高校首个手稿馆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诞生。本次展览遴选60余位师大学人的手稿,种类齐备,亮点极多,大部分展品首次公开,每一份手稿都配有作者的照片。
手稿是作者亲笔书写的著作底稿,在人类文化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业内专家表示,它带着作者的体温、呈现作者的性格和展示作者的文化素养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作者的文字肖像,甚至就是作者本人。它以真实和生动的方式,演示了一种著作的创造过程,对于研究作者的创作思维和文化心理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手稿是一道原始的、丰富的和留存着作者生命信息的文化风景。但是,目前在数字化写作的时代里,手稿逐渐被电子稿替代,成为正在消失的文化风景。因此,华东师大图书馆设立手稿馆,是极具慧眼且非常及时的,对于征集、抢救和收藏手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次手稿展览不乏名家经典轶闻。
吕思勉,被誉为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的国学大师,“吸猫龄”长达60多年。吕思勉一生中大约养过二三十只猫,曾自刻猫形肖形印,更有甚者,作为历史学家的他又特地为猫编撰专史《猫乘》,汇集了所能搜到的古今中外猫的掌故,例如《猫寿》《猫食》《猫相》等。《猫友纪》开头:“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友岂必其人也哉!”吕思勉曾为其猫依次命名曰:志道、据德、依仁、游艺。
胡焕庸,著名地理学家。早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师从竺可桢。1935年首次提出标识中国东西部人口差异的“瑷珲-腾冲线”,即著名的“胡焕庸线”。又首次系统论证南海诸岛属于中国,并命名为“南沙群岛”。晚年因右手抖动厉害,就改用左手书写,字风为之一变,歪斜中自有真趣。
华东师大副校长雷启立,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新碗,华东师大图书馆馆长胡晓明,著名学者、华东师大中文系退休教授陈子善,华东师大中文系副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方笑一等人出席了开幕式。
胡晓明讲述了图书馆员工与捐赠者的感人故事。他说,图书馆就像是一盏灯,让这些已经过世的手稿的作者能够在黑夜当中找到回家的路。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