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坟墓在哪里?为什么秦始皇没有把他挖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项羽的墓地在哪里,这个地方就是位于江苏省盱眙县的一处小山村,名字叫做龙阳山。这个地方是非常偏僻的,周围没有什么人烟,所以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方。但是在古代的时候,这里可是非常有名的,因为这里曾经出过一位皇帝,他就是刘秀。刘秀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是刘太公,所以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里。
1、项羽墓是如何发现的?
西楚霸王项羽的墓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项羽墓在和县乌江镇东南约一公里的凤凰山上,离县城20公里。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
项羽墓早年被毁(石碑被毁,坟被铲平)。墓地原有三块石碑,但在早年间被毁坏、散失。今天墓前的碑是1995年3月在民间找到的,仅剩三分之一。项羽墓原占地60余亩,土冢高10余米,直径300余米,冢旁有高大汉柏树和杨树等,并有名人凭吊项羽碑记数方。现在的坟是1998年重新堆起来的。
2、信阳楚王城的由来?
信阳楚王城是河南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信阳长台内关1号楚墓位于信阳市西南约400米的山坡上。关于楚墓和楚王城的研究,着名学者郭沫若、顾铁夫、黄胜宇等同志发表了重要文章。
根据对钟声碑文的解释,郭沫若同志认为,长台关楚墓的时代大约是陆兆公(公元前525年)17年末春秋末期。
顾铁夫同志认为,长台关楚墓的时代应该是春秋末期(公元前491年)陆一公四年。近年来,考古界的许多同志认为,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的时代应该被推到战国时期。
我们认为,在长台关1号楚墓的时代,除了关注、出土文物和青铜铭文的墓葬外,我们还将进一步考察坟墓附近的楚王城,并澄清其历史背景和内容。这很重要。
历史上在河南、湖北、和湖南境内发现以楚王命各的古城遗址达六处。信阳楚王城是楚武王破申后为控制中原,向中原扩张势力而修筑的一座具有军事性质的重镇。信阳楚王城之名因楚后裔,号称东楚霸王的项羽而有之。
3、张良墓今在何处?求高人指点?
张良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智勇双全的杰出人才,其前辈五世为韩相,秦灭韩后,年轻意气的张良凭着一腔复仇怒火,重金找来刺客,以120斤重的大铁锥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阻击秦始皇东巡车队,因误中副车而使秦始皇逃过一劫。为避秦军追捕,张良逃匿下邳(今江苏睢宁古邳镇),在桥上遇一老翁。此时的张良遍受惊困之苦,锋芒已挫,老翁三试而见其忍耐之心,授以《太公兵法》。在秦末农民起义大潮中,张良遇到了刘邦,以太公兵法为刘邦谋略用兵,破咸阳,灭强秦。在楚汉相争的各个关键时刻,及时出谋划策,使刘邦转危为安,转弱为强。最后垓下一役,逼项羽在乌江自刎,由此建立大汉王朝。后世将张良、诸葛亮视为智慧化身。苏轼写过一篇《留侯论》,文中对张良之“忍”有极高评价:“夫观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韩信)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司马迁)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子房欤!”
记得2011年夏天,在鲁南微山湖中的微山岛上游览过了张良墓,这里有一座张良墓
不清楚。
你是想去盗墓吗
4、项羽为何痛失江山?
项羽,西楚霸王,曾经是多么不可一世的名字,可惜终究如流星般迅速陨落,那么项羽是怎么落得如此田地,失去了大好江山的?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具体的原因不妨一起分析下。
尽失民心
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
在楚怀王定下先入关中为王的规则后,迟到的项羽反而用鸿门宴问责刘邦,之后入得咸阳城,放纵手下烧杀抢掠,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这就是秦帝都百姓对项羽最为直接的表现,臣服不代表心服。
不顾道义
又彊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阬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
这是刘邦指出项羽不仁不义的其中两条罪名,简单的说其实就两个字:杀降!这里的杀降不仅有秦军子弟二十万,而且还有秦王子婴,给人的感觉是他项羽谁都敢杀,包括投降的人,显然在道义的记事簿上添上了一段黑历史。
狂妄不羁
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
项羽的叔叔为了光复楚国,扶植了一位楚怀王,这是一面旗帜,有他在反秦的精神领袖就会发挥作用,可是项羽却将他先送走,在路上将义帝杀害,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当着其他诸侯的面为了自己家的功劳,贬低楚怀王,项羽说的是事实吗?是事实,但是借着抬升楚怀王为义帝后,便直接发号施令,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想做什么,想要什么称号,人家项羽自己封,这份狂妄也就他能做得出来。
过于自信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是刘邦称帝时,总结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项羽刚愎自用,舍弃谋士范增的诸多谏言,最后导致项羽失去这位谋士,而范增自己也落得客死异乡(未到彭城就死了),他的自负的一面表现的地方有很多,如在鸿门宴之时,范增的诸多劝言及项庄的神补刀,原以为可以就此了结刘邦,项羽呢,觉得刘邦表现出来的就是贪生怕死,极尽无赖本色,翻不起什么大浪。再有,范增建议大封诸侯之后,要把刘邦死死盯在关中,最后在张良与陈平的配合下,项羽不仅放走了刘邦,还在其叔叔项伯的劝说下,加了封地范围,典型的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刘邦无关轻重。
总结: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是刘邦昔日的老大哥王陵所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其实回顾以上几点,也都在这句话中,嫉贤妒能,分封诸侯是按自己的喜好而定,不是按战功的多少而来,这样势必在其内部形成坏的循坏,那就是会说的会比会做的混的好,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想着替他好好做事?攻城拔寨之后,不是安抚统治,而是用粗暴的方式来决定城池百姓的命运,天下的民心没了,谁还愿意臣服于他?在乌江自刎,很大程度上也是项羽知道,大势已去,即使过得江东,想卷土重来,时间和空间都不具备,与其被俘,倒不如用英雄的方式了结自己,至少可以映衬得上他的霸王之名。
要做乱世的开国君王,非一代雄主不可为,要有高超的政治智慧,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非凡的手段。而反观项羽一生,充其量只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离一个真正的政治家还差的很远。
性格残暴,尽失民心
三国时期郭嘉评价项羽,“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而反观刘邦,简直是项羽的反面,是有名的常败将军,屡战屡败,但却能不断组织力量,屡败屡战,直至夺取天下。
因为刘邦打造了一个仁义之主的人设,身后是成千上万的民心,而项羽的威望是建立在残暴的基础之上的,人们顺从他,是因为害怕他,有朝一日,如果他的威慑力消失了,他就会成为孤家寡人,这就是为什么项羽七十多战未尝败绩,一战败北便身死国亡。
我们来看一下项羽残暴的历史事实,在新安城南,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在咸阳宫杀秦王子婴,纵容士兵疯狂烧杀淫掠,焚阿方宫,挖骊山墓。在彭城,杀害天下共主,义帝。在齐国实行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天怒人怨!
实际上,项羽在一步步依靠残暴建立自己统治威望的同时,也在给自己一步步的挖掘坟墓!
没有识人之明,更没有用人之能
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而一代战神韩信,最初恰恰是项羽帐下的郎中,也就是参谋,屡次建议得不到采纳,最终离楚归汉。还有后来成为西汉丞相的大谋士陈平,起初也是项羽帐下谋士,因司马卯背楚降汉,项羽迁怒于陈平,陈平害怕项羽随时杀了自己,尤其是他已看清了项羽是个鲁莽武夫,最终不可能取得胜利,所以也叛楚降汉了。
就连项羽最信任,尊称为亚父的范增,最终也被项羽所不容,只得出走,郁郁而终。这和刘邦能识人,敢用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目光短浅,没有政治智慧
项羽灭亡秦国后,将咸阳宫室焚烧殆尽,欲意返回故乡,定都彭城。这时候,一个无名儒生,力劝项羽定都关中,认为关中四塞之地,天府之国,秦国经营几百年,以此为根基统一天下,应当定都关中,而彭城,自古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不可作为国都。
但项羽认为,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谁人知之?决定定都楚地。而这个无名儒生,叹息了一声,说楚人沐猴而冠,便被项羽活活煮死了!最终被刘邦取关中之地,以此为根基,赢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
另外,秦统一六国后,虽然二世而亡,但天下已经纷争***几百年,建立一个统一的集权制国家已经是历史的大势,天下民心所愿。项羽却从没有洞察到历史的趋势,还沉浸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时代里,所以他一直以恢复楚国,做一个霸王为己任。所谓,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项羽是一个豪气干云的英雄,侠肝义胆,意气风发,他该带着虞姬笑傲江湖,而不是去争天下,做君王!
5、面对项羽被肢解的尸体,刘邦号啕大哭是真的吗?为什么?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刘邦和项羽,作为秦末大乱中的风云人物,在那一段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时,他们都凭着自己的能力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功业。当然,项羽的成功固然昙花一现,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勇士,他真真切切的存在过,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至于项羽为何失败,有许许多多的解释,但是无疑,他的性格负有很大的责任。这个性格中还有一面,那就是对朋友的诚恳和信任,导致他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从此再也没有统一“中国”,这是其个人命运的不幸。但是,刘邦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在项羽去世后,刘邦号啕大哭,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原因。
英雄相惜的情结
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古到今以来形成了一种优秀的文化,那就是英雄相惜。在近现代的历史上,依然有这样的佳话,比如***和蒋介石。有人评价道:***才是真正的政治家,而蒋介石最多只是一个阴谋家。这样的评价笔者并不赞同。蒋介石的一生,为近代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也做出了他自己的贡献,比如他的“庐山讲话”、他让中国位列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等等。同时,蒋介石的一生又是和***斗智斗勇的一生,当然他没有主席的那种战略眼光。但是我们也不能采取“一棒子打死”的评判态度,这样是不好的。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湾去世,听到这个消息的***顿时浑身无力了,他坐在旁边的板凳儿陷入了深思,他在用这样的方式哀悼自己的友人兼敌人———蒋介石。刘邦的嚎啕大哭和***的深思是一样的,都体现了我们国家具有英雄相惜的优秀传统。
看重友情的项羽
历史上,当人们提到鸿门宴的时候,总是感觉阴谋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在我看来,这一种常规的看法限制了我们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那就是我们忽略了项羽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情有义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在鸿门宴举办前夕,项羽可是有四十万军队驻扎在新丰鸿门的呀,当时的刘邦呢?刘邦只有十万的军队驻扎在霸上,双方力量的悬殊是非常之大的,如果项羽当时狠一点儿,救完赵国后直接攻打刘邦,至于谁胜利谁败还不一定呢。
另外,在鸿门宴举行的时候,项羽有多次机会可以手仞刘邦,但是项羽想起他和刘邦一起奋斗的日子,还是心软了。项羽是一个对友情多么真诚的人啊!
刘邦愧疚的心理
我们知道,在刘邦刚刚创业的时候(秦二世二年),那会儿的刘邦只有几千人,骑兵也只有几百人,打哪儿都吃力。这是项羽的叔父项梁在薛县,于是刘邦就投奔了项梁,并且得到了重视,后来刘邦和项羽一起并肩作战,项羽时常照顾刘邦。另外,一代传奇将才项羽死的很惨。公元前202年,楚汉矛盾日益升温,刘邦打算与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举行一次大会战,由于汉军的精心准备,形成了四面楚歌的局面,项羽的楚军彻底溃败。最后,灌婴在东城杀了项羽,并且将其头颅砍了下来,拿到鲁人面前威赫其投降,可怜啊!刘邦想起项羽曾经帮助他的画面,肯定会为之动容。
结语
我们的思维定性于“成王败寇“价值判断当中,这样的判断标准有一定的合理性,即对胜利者给予应有的称赞。但是,又有着其天然的缺陷,就是把失败者“一棒子打死了”。这样,在人物评价的过程中就会流于空洞,不能对一个人达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所以也不利于我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正确认识。在看待一个成功者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他力量的重要性,正如拿破仑登上阿尔比斯山的时候说的那样:我胜利的背后有着千千万万的士兵。这样的态度才是合理的。同时,在面对失败者的时候也应该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即看到他身上的发光点,比如项羽对朋友的仗义和尊重。
说起刘邦和项羽,两人既是一对朋友,也是一对敌手。自秦末乱世,两人合力破秦,却又楚汉相争。项羽死后,为什么刘邦会伏尸而哭呢?
一、相识甚久自刘邦斩白蛇起义后,一路招兵买马、攻城略地。魏相来攻方与,而刘邦的大将雍齿却据丰降魏。刘邦数次攻打,均以失败告终。
此时刘邦听说项梁在薛地,于是求乞援兵。项梁为沛公增兵五千、五大夫将十人,三攻丰邑。雍齿不敌,逃奔魏国。刘邦与项羽算是初次见面。
此后,刘邦加入了项梁的军队中。为了追击秦军,项梁下令刘邦和项羽合兵一处,共同对敌。相继攻下城阳、濮阳、雍丘,大破秦兵。此时,刘邦与项羽合力破秦。
楚怀王封项羽为长安侯,任鲁公。封沛公刘邦为武安侯,任砀郡长,驻扎在砀郡。刘邦西入关破秦,而项羽与章邯大军在中原鏖战。刘项合力灭亡了秦朝。
二、楚汉相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忍心接受了汉王的称号,驻守汉中和巴蜀。为了麻痹项羽,进入汉中时烧毁了栈道,以示无意东出。项羽果然中计。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迅速平定三秦,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此时的项羽却陷入了战争泥潭,征讨田荣劳师无功。
向东争取天下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汉军东出后,联合各路诸侯共敌项羽,攻下了楚国西都彭城。短暂的胜利是刘邦失去理智,天天与诸侯们喝酒庆祝。项羽闻之,急率轻骑兵3万回袭彭城。联军无备,一时被杀十万,溺水淹死十万,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以汉为首的反楚联盟瓦解。
刘邦经历了这次失败后,迅速稳住阵脚、养精蓄锐。迫使章邯自杀,攻魏、灭赵、破代,自此中原大部进皆平定。在鸿沟划界、订立盟约之后,刘邦趁楚军疲惫,迅速出兵,在垓下击败项羽。
三、伏尸而哭
在垓下决战中,刘邦下令,如有擒杀项羽者,赏千金、赐万户侯。在项羽自刎后,不幸肢解了他的尸体。然而,刘邦伏尸而哭,与前面的做法大相径庭,这又是为什么呢?
项羽和刘邦本是好友,合力破秦。但因为争夺天下,成了对手。刘邦或许是在感叹自己棋逢对手、相遇相知,或许是在感叹自己终成大业。
刘邦的哭泣,还有对于现实的惶恐。曾经无数次抛妻弃子、大败而归,今日一战成名、拥有天下。而刘邦并不是以武力取胜,诸侯皆为利益效命,最终会不会落得和项羽一样的结局?
刘邦的哭泣,更是为了争取民心。楚地人民,皆以项羽、项梁为英雄,他们不相信项羽会被肢解而死。哭祭项羽,可以安抚民心,使自己的王朝基业永固。
刘邦与项羽,棋逢对手、相遇相知。楚汉相争,谁是胜者并不重要,这是一场英雄的对决。当时军中有令,能斩获项羽首级奖赏爵位,那怕拨下一根胡须就能拍买千金,将士们虽然在项羽面前个个抖抖索索,只要项羽倒下却个个拚命上前分一杯羹。可怜项羽被当成大饼撕得粉碎,领赏的有十几个之多。
刘邦得胜之余,面对项羽疮痍满目的尸首,竟回想楚汉之争由弱转强的千辛万苦,回想当年投身项藉与项羽共举杯的难忘岁月,想起吕雉家小被项羽俘虏而得到的优惠待遇,想到来自不易的大好江山,不禁感慨万分,情不自已。
项羽虽是对手,相搏之时都是要置于死地而后快。今后烟消云散,项羽一介死尸,却也是刘邦心中值得敬重的汉子,各为其政吧。今后踏着项羽尸首而平步青云,一国之君,何其荣耀。刘邦也是性情中人,对着项羽这个一生最大对手给予厚葬,也是情理之中,况且青史留下大度豪放之笔,何乐而不为呢!
6、水浒传古马陵道在什么地方?
桑海桑田,岁月变迁,黄河最后一次改道也不过几百年,所有古遗迹,除非正史有明确记载,其实都已找不到原有的踪迹。
更何况,水浒传只是小说,并不是历史,历史上的宋江等人,原没有小说里记载的这么大动静。
马陵古道是孙膑杀庞涓的地方,齐魏交兵大体也就那个范围。
各地争执古道遗迹在自己境内,其实都是争的历史背景后面的商业价值。
现今山东省郯城县和江苏省新沂市,都有马陵古道景区,山不高,但风景相当秀丽,非常值得一去。
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马陵之战古战场,孙膑于齐威王四年击魏救赵 ,被任为军师,他采用避实就虚的战术,败庞涓于此。齐威王十六年,他又用“退兵减灶”诱敌深入之法,败魏军于马陵道,两次战役使齐威大振。“诸侯东面朝齐。” 马陵古道一说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北起九道湾,南至嶂苍,全长50多公里,1987年出土了《邵氏佐》铭文铜戈,据《战国策》魏策载“伐齐是寡人之仇也,出大梁,过外黄,伐齐并莒”,说明是魏国发动的一次伐齐战争,同时走的也是这条道。另一说在河北省大名县境内,当地县志记载:“马陵道在大名南”。 孙膑所着《孙膑兵法》于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出土。
山东莘县大张家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