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毕业生进入职场以后,总是要经历一些认知层面的改变,才能实现真正的“蜕变”。在校园里对工作的理解和期望,多半跟现实是两回事。
虽然实力是决定发展潜力的根本,但是如果踏上工作岗位,还单一地认为只要“做事”就能获得晋升,那就是比较典型的“学生思维”了。
不管在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基本的人情世故和处事技能,都是保证毕业生路途平坦的重要条件。比起踊跃表现自己,首先需要学会的则是观察同事。否则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吃亏。
这4个职务不起眼,却并非“一般人”能做的,新人别轻易得罪
笔者的一位大学同学,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经验:到了新的环境,先默默观察才不容易给自己“挖坑”。随着阅历的丰富,越发感觉她讲得有道理。
很多毕业生刚走出校园时,都是意气风发的状态,很渴望得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机遇。要么则是因为接受了比较多的文化教育,对一些职场现象很不屑。
在工作初期,他们可能因为“没想那么多”就轻易表现出对某些同事或上司的厌恶。直到后来吃亏了,才知道原来对方“来头不小”。
想要长期发展,单位里这4个职务的人,行业新人最好别得罪;这些岗位看似不起眼,却往往并非“一般人”能做的。
第一个就是后勤部门的人员,尤其是主管。以前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能够负责做这种保障工作的人,肯定是深受信赖的。
在当代用人方式中,其实有相似的道理。后勤部门既不参与生产,也不负责销售,可是能在这个职务的员工,有很大概率是领导的亲信。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有位医生曾曝出他们单位后勤员工的绩效工资要比博士毕业的一线员工更高。其中的原因想必大家也能猜到。
第二个是负责采购的同事,即使身上并无主管、经理之类的职务头衔,通常也不可小瞧。他们也是“成本控制”的关键人员,甚至比后勤更不容易挑出合适的人选。
企业里工作,能坐在这种位置上,要么是老板的亲属;要么则是公司建立初期就已经入职的“元老”。毕业生得罪了老总信任的人,以后很容易被摆一道。
第三个,财务人员。这类部门基本上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区,跟大多数同事显得“距离遥远”。很多毕业生甚至跟他们说话的次数也有限。
可是不少大学生表示,偶尔有工作事项要跟财务的同事交代时,他们往往态度傲慢。因为这类职务属于核心岗位之一,既受重视又知道很多普通员工不清楚的机密,高姿态并不意外。
第四个,人事员职务。规模较大的单位,
人事部门有多名员工分别负责招聘、考勤、工资核算、离职等任务。普通企业有时是一个人负责。这类工作看上去或许很简单,每天打几个电话,核查一下基本的数据即可。但想要做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未必就能胜任。
这个岗位上的毕业生,往往需要在人际关系上“左右逢源”,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既要有办事能力,也要清楚地理解管理层的意思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毕业生要学会有原则地处理同事关系,不要过度担心“得罪别人”
以上就是几个看似寻常,但多半受领导重视和信任的职位。毕业生初来乍到,尤其是在国企和事业单位里,最好别轻易跟这类同事发生矛盾。
不过凡事没有绝对化,大学生只要有这样的意识即可,不代表遇到什么情况都该默默忍受。有些同事或上级,很可能因为新人的性格选择“区别对待”。
很多同学从小受到的教育理念就是“服从”,可是工作中一味地接纳任何安排,往往换来的是别人把原本不属于你的任务也理所应当地要求你来负责。
所以,学会“有原则”地处理同事关系,也是大学生要学习的“一门课”。不要因为过度担心得罪人,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勉强让自己接受。
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要学会体现出底线,既不推卸自身的职责,也不能随意为别的同事出力或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话题】你有没有因此吃过亏呢?(图片不代表具体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