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童年到青年二十多年间,是在北京的四合院里度过的。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陪伴了我的成长,牢牢地刻在心中,永远挥之不去。
何大齐 图
四合院的格局
1945年初春,我四岁多的时候,全家搬到了西安门的大四合院里居住,这是一座有三进院子,将近30间房的大宅院。
这座住宅位于西黄城根大街,因为西黄城根大街是南北向的,所以我家大门是坐西朝东。走进大门,是一个四方形的小院子,这是为进第一个院子准备的。迎门是一座砖影壁,正中间挂着一块木制的竖匾额,用颜体楷书写着“迎祥”二字,黑字红底黑木框,十分庄重。影壁前放一口鱼缸,两旁有木制的大花盆,种着结满果实的石榴树。靠北侧,有一棵十几米高的大绒花树,枝叶覆盖了半个院子。绕过影壁,又是一面墙,墙头装饰有用砖瓦砌成的小花栏,中间有四扇绿色屏门,上面用红油漆涂出了四块棱形,写着“吉祥长久”四个大字。进门后迎面是一个木制的影壁,靠北侧是一片竹林,绕过木影壁,就是东西向长条形的第一个院子,在传统四合院中这叫一进院,我们管它叫前院。院子里五间南房一溜排开,西侧是两间房,北面是进入第二个院子的通道,也叫垂花门。因为这个门的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它下面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所以称为垂花门,是外院和内宅(正院)的分界线。进门两侧是游廊,东西各三间,每间游廊的墙上都开凿出一个什锦漏窗,每个窗子的外形不同,有五边形、六边形、扇面形、桃形、圆形和十字形。两面镶有玻璃,里面装上电灯,粉红色的灯罩,每到除夕夜都会灯光大亮,光彩鲜艳,增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进垂花门就进入了正院,三间高大的北房,也叫正屋,我祖母的居所,她在家里辈分最高。正房东西两侧,各有一间略小些的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这是第二个院子。从东耳房的夹道,可绕行到第三个院子,我们称为后院。后院正北有三间后罩房,东北角有一间祭祖的祠堂,院子东西各有厢房二间,西边是我父母的卧室,东边改做厨房用了。
后院的西北角还有一个跨院,两院中间隔着一道墙,这里装有四扇屏门,也是绿色的,上有红色菱形,书写着黑字“德、义、渊、闳”,左右各开一个花格镂窗,前后镶着玻璃,里面装有电灯。这个西跨院里有四间北房,最西边的一间是通往后门的过道。因为我们的宅院在大街上是坐西朝东,所以比传统的坐北朝南的三进式四合院,就多出了两个小跨院,一为进门折向,一为西北角后门。
这座四合院总面积有一千四百多平方米,树木多、种类多,有绒花树、槐树、臭椿树、香椿树、花椒树、苹果树、海棠树、丁香树、桃树、枣树、杏树、石榴树,还有葡萄、藤萝和一小片竹林。
一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绒花树,学名叫合欢树,它的树形优美,叶形雅致,盛夏时粉红色的绒花开满枝头,有色、有香、轻柔、舒畅。种在庭院入门处,扑面而来的就是喜庆欢乐。从屏门转入前院,右侧有一个九平方米大小的花池子,里面种有三四十棵翠竹,微风吹拂,竹叶和竹干,就摇头晃脑,发出哗哗的互相碰撞的声音。到了春天,竹笋从地下拱出来,一派生机。这时给竹子浇水就是我的活儿了,我用水桶打水,隔几天浇五六桶,竹子眼看着往上拔节。前院五间南房的后面,是一棵上百年的老槐树,我们三个孩子拉起手来才勉强合抱住它。它的枝干粗壮,树冠高达二十多米,相当于五六层楼房那么高,把五间南房全都罩在它的伞盖下。树高鸟自来,每天无数的麻雀、喜鹊等在上面跳跃、觅食、鸣叫,在树的枝杈上有好几个鸟窝。
垂花门外的西侧有一棵花椒树,每到夏天,结出深红色的花椒,一嘟噜一嘟噜地垂下来。花椒特有的香味,很远就能闻到。可能花椒的味道能驱虫,所以这棵树干干净净的,从来不长虫子。把花椒摘下来,晾干就可以当做饭的调料了。
四合院的花草树木
正院东西两边各有一个花池子,西边是棵苹果树。每到秋天,枝头挂满了大红苹果,摘一个咬一口,有一股香蕉味,奶奶告诉我这个品种好,叫香蕉苹果。东边种着一棵海棠树,和苹果树的大小相当,有一房那么高。春天海棠花开了,满树粉红色的小花,散发着阵阵清香味。待花落后,就结出绿色的小果子。到了秋天海棠渐渐变红,随着风在树上摇曳。摘一个吃到嘴里,有些酸涩,我们这些孩子都不喜欢吃,所以大部分就让麻雀之类的小鸟给啄食了。在东厢房的前面有一棵桃树,不知为什么,它长了很多害虫,也从没想过要给它打药,所以树叶和果实,每年都被虫子蚕食的千疮百孔。正院的西北角,有一个小跨院,里面长了一棵十米高的香椿树,每到春季长出嫩芽时,我就在竹竿头上绑上刀片,把香椿芽割下来,收集到笸箩里,交给母亲做菜,炸香椿鱼、香椿拌豆腐,大家都爱吃。后来小跨院的地下,也滋出了很多香椿的小枝条,随手就可以摘下许多香椿嫩芽了。
后院的东北角,有一棵巨大的臭椿树,树干粗大,直径可达60厘米,树冠也有20多米高,从树叶上看和香椿十分相像,但它的叶子和花都散发着一点微臭味,所以叫“臭椿”。听说这种木材特别适合做鼓用,而且它的纤维是造纸的上好材料。后来因为树长得太大了,都影响到邻居家的房子安全了,有一天父亲就找了很多伐木工人来锯树。先把枝杈都锯下来,后锯主干,因为太高太大,不能从根上锯,否则倒下会砸到房子。只见他们把树从上往下分成四段,要不然也运不走啊!我在旁边守着看,心里有淡淡的惆怅,心里想着这么大的一棵树,得做多少个鼓和多少纸啊,只是往后见不到它了。
后院三间后罩房前面,有一棵粗大的老藤萝,枝杆屈曲盘旋,有如巨蠎攀附在白色的藤萝架上。每当四五月份的时候,紫色的藤花盛开,像葡萄似的一串一串的紫藤花散发出香味,引来了蜜蜂上下飞舞。把紫藤花摘下来,用水清洗干净,拌上白面上锅蒸熟,再蘸点儿白糖吃,那可真是香甜啊。所以我给它起名叫“三好”——好看、好闻、好吃。
在后院的西侧,有一棵白丁香,这是一种灌木,从地面长出许多枝条,四下散开。每当四五月份的时候,开满了白色小花,花色洁白淡雅芬芳,满院生香。家里人每天都在树下,摆上桌椅,喝茶、吃饭、休息、看报,闻着花香,那真是沁人心脾。
作者与父母、姐姐在前院的木影壁前,左侧为院中竹林。
进入西跨院有一棵大枣树,秋天大红枣挂满枝头,我就用竹竿往下打,弟弟妹妹们就都蹲在地上捡,这枣又甜又酥又脆,树梢上的枣,竹竿够不着啊,就让它一直挂在树上吧!到深秋树叶落光了,只见深红色的枣挂在枝头摇晃,引得小鸟飞来站在高高的枝上饱餐。起风了,那些早已熟透的枣被吹下来,着地就烂成一摊枣泥了,不留神踩在脚下就一滑,母亲总喊我们别踩,弄脏鞋是麻烦事儿了,但也挡不住我们偷偷去踩的行为,这也是初冬院中的一景了。
院子里高的是树,低的就是花草了。有玉簪花,俗称玉春棒,喜阴湿,所以种在前院南屋前的花池里,这儿太阳晒不着。绿色的大叶子,托起一簇一簇白色的花朵,花片肥大,可以摘下来放在浅瓷盘中,用水浸泡养着,放在书桌前闻香观赏。
在正院的西厢房前种着一排马莲草,它的叶子细长,青绿色有韧性。端午节到了,我就把马莲剪下来,给忙着包粽子的妈妈做捆绑的绳子用。每年夏天,马莲草会开出紫色的小花,它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所以年年自动长出叶子,经久不衰。
正院的花池子里还种有黄花,每到夏天都盛开大朵的花,摘下来晾干,就是食用的黄花菜。把黄花、木耳、鸡蛋、猪肉片一起炒,就是著名的木须肉,也是我的最爱。(责编:李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