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闰月?为什么有闰月和不闰月之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闰月。其实在古代,人们对对于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是非常熟悉的,因此他们就会根据这些规律来推算出一年的时间。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对于时间的概念也越来越模糊。那么古人是如何计算时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闰年和闰月有哪些区别啊?
区别在于一个是公历名词,一个人是农历名词。
闰年是公历的名词。公历规定每400年97闰,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闰年,这一年的2月是29天;其余年份的2月是28天。除了2月以外,其它月份的天数没有平年和闰年的区别。
闰月是中国的农历的名词。农历是阴阳历,要兼顾月亮和太阳。由于每个月都要保证十五或者十六是满月,所以每个月大约是29.5天,每三年左右要加一个月,使得农历年在长期平均上与公历年的长度一致。加的这一个月就叫做闰月。农历的闰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闰,究竟闰哪一个月由节气来决定。
扩展资料
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普通闰年是指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且不是100的倍数,世纪闰年则必须是400的倍数。
闰年和闰月当然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其实闰年就是指的是公历上面的一个名词,而闰月指的就是阴历上面的名次。2020年就是闰年,同时今年也是闰四月份,也就是说今年的农历会有两个四月份。
闰年总共有366天,而平年就是365天,闰月主要就是需要兼顾月亮和太阳,因为每个月都是需要保证十五或者是十六是满月,所以大概一个月是29.5天,而一年12个月就只有355天,那这样累计下来就容易导致和季节脱节,所以每三年都是需要多加一个月的。
2、闰年和闰月有何不同?
闰年和闰月的区别:闰年是公历的名词,闰月是中国的农历的名词,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即公历闰年的2月)。
1、闰年:公历规定每400年97闰,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闰年,这一年的2月是29天;其余年份的2月是28天。除了2月以外,其它月份的天数没有平年和闰年的区别。
2、闰月是中国的农历的名词。农历是阴阳历,要兼顾月亮和太阳。由于每个月都要保证十五或者十六是满月,所以每个月大约是29.5天,每三年左右要加一个月,使得农历年在长期平均上与公历年的长度一致。加的这一个月就叫做闰月。农历的闰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闰,究竟闰哪一个月由节气来决定。
闰年的成因:
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然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故一年为365日,余下的5小时48分46秒,积至4年月满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日,谓之“闰年”,无闰日之年称“平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
闰月的成因: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5天,12个朔望月时间是354天。较阳历的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三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月。为了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三年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了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
3、几年才有一次闰年?
两年或三年一次。民间有“十九年七闰”的概括法。
农历上,由于平年的12个月(我们暂且就把它叫做“阴历月”吧)总天数要比阳历少11天,于是历法规定每隔两年或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闰月来补大约一个月的差。又由于这个差额不是一个有规律的数字,所以,到底哪年需要增补一个闰月,也并不是很有规律。不过,随着年份的增多,人们总结出了一个“十九年七闰法”的规律,即是说,在十九年里,我国农历大致应该有七次置闰月的年份。到底在哪个月的后面增加闰月合适,要看哪个月与二十四节气差的悬殊而定,因为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与阳历日期,还是基本相符的。但一般情况下,农历的腊月和正月后面,是不置闰月的。比如,2006年,我国的农历就闰七月,2009年,我国农历闰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