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里到外都已经是安财人了。”接受采访时,安徽财经大学党委副***、常务副校长朱红军这样描述自己的身份。此时,距离他从上海财经大学被提拔交流至安徽财经大学刚刚过去10个月。去年12月,朱红军任安徽财经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提名为安徽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此前,朱红军任上海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事实上,朱红军此前的工作履历只与上海财经大学有关,在上海财经大学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后,他留校工作了20余年,是个正宗的“上财人”。今年4月,朱红军将所有关系从上海财经大学转入安徽财经大学。这并不是一件他一定要做的事,此前有一些跨校调任的案例,调任者可以保留原单位编制,但朱红军选择“自断后路”。“脚踩两条船干不好事,我是铁了心,要把安财往上推一推。”朱红军说着一口江南口音的普通话,语气短促而有力。几个月前,他在安财所在的蚌埠市买房、定居,真正实现“蚌埠住了”(注:网络流行语,“绷不住了”谐音)。此外,他还把自己的汽车从上海开到蚌埠,这让他的车子成为安财校园内唯一一辆沪牌汽车。在外人看来,作出这样的转变需要勇气。但朱红军却觉得没有那么难。“学校高管团队对我非常支持,学校党委***丁忠明更是鼎力支持,我来了以后非常享受这里,很开心。”朱红军往后靠在沙发背上,张开双臂,双腿向前伸去。最近安徽财经大学好消息频出。近日传出,安财将在合肥市中心设立合肥高等研究院,这意味着安财将在合肥拓展办学空间。采访间隙,朱红军还在与同事讨论安徽省发改委、安徽省财政厅刚下发的一个文件,文件提出省属高校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等学费标准由各相关高校自主确定。这是安徽众高校盼望多年的政策。在安财,有人说朱红军是“福将”,“他来了以后干成很多事”,但朱红军却认为自己的好运气,是正好踩在了深化改革的节点上。
一次尽职调查
直到现在,还有朋友“骂”朱红军是“神经病”。在调任安大之前,朱红军的小日子过得很不错。翻看他的个人履历,28岁,成为副教授;32岁,被聘为教授;34岁,升任会计学院副院长;39岁,任上财教务处处长,多次破格晋升。同时,他还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可以看出,在过去的20年间,他获得了不错的收入和很高的社会地位,各方面发展一路顺遂。但是,在过去的10个月内,朱红军的人生轨迹脱离了常态。他从上海搬到蚌埠,只在周末回上海和家人团聚;一开始,朱红军的母亲还曾经因为担心而睡不好觉。收入上,安财和上财本身就有差距,何况他还辞去了所有独立董事的职务。在外人眼中,从上财到安财,这样的选择实在有些不划算。不过,会计学出身的朱红军有着自己的一本账。去年11月27日,朱红军听说有这么一个调动机会后,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做案头工作,调出安财近年的财务报表,梳理比对。“最关注的是学校的科研成果数据。”朱红军透露,经过分析,他得出结论:安财虽然是安徽省唯一的财经类高校,有历史底蕴,但近些年因为区位等原因,呈现一定的下滑趋势,对标国内一流大学和具备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财经类高校,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别人看到的劣势,在朱红军眼中却是优势。“有差距,就有提升的空间。”朱红军用手指在空中比画了一个大大的U形,“在往下冲的时候要去扭转,很难,但是冲到底后,也许可以托一把,造出向上发展的势能。”第二件事,朱红军带着几个朋友,到安财实地踩点。一行人“没有暴露身份”,在安财校园里兜兜转转,考察了一天。“校园挺气派的,风景也不错,跟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朱红军惊喜地发现,无论是安财校园还是蚌埠市区,都是一派江南风貌。“有个湖,多漂亮!吃个饭,不要太好!”
安徽财经大学校园一角。 采访对象 供图一同来考察的朋友给出建议:“选择这条路是有风险的,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值得闯一下。”这个建议被朱红军采纳了。“在上海,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我能看得到,但在这里,我不知道。”朱红军顿了一下,加重语气,“我要这种‘不知道’,我希望我的未来具有不确定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获得了生理、安全等底层需求后,还需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朱红军承认,这是他愿意调任安财的一大重要原因。“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愿望,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改变社会,获得一点成就感,现在有一个平台让你去谋划发展,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朱红军眨眨眼说,“这样老了以后蹲在墙根,和老朋友们聊天的时候,还可以吹吹牛。”与此同时,上海财经大学领导的一席话也彻底打消了朱红军的顾虑——“第一,你需要什么帮助,我们全力支持;第二,如果你想回来,上财的门为你打开。”“这样,我还有什么风险?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朱红军连连反问,得出唯一的答案,“就是要大胆地去闯、去试。”
朱红军在办公室,背后是“不忘初心”。 陈抒怡 摄
保持孤独的改革派
朱红军办公室的书架上,摆着各种各样的经济学、管理学书籍,其中夹着一本关于张居正的人物传记。从某种角度来看,朱红军也是一个改革派。入职安财后,朱红军负责分管人事、财务、研究生院、学科发展、发展规划等事务,是学校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干部。“学校给了我一个舞台,我不能辜负这种期待,必须负起这个责任。”朱红军说。在生活中,朱红军刻意保持着一种孤独。“我坚持一条,在生活中和同事们没有交集。跟别人称兄道弟、勾肩搭背,干不成事。”朱红军回忆说,刚开始分管人事工作时,办公室门口很多人排队找他,但他坚持讲原则,公事公办。说到这里,他用手一指敞开的办公室门:“你看,现在门口很冷清。”这是朱红军在上海财经大学总结的经验。在上财工作时,他观察到真正能干成事的领导,通常比较孤独。比如曾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的谈敏,生活中深居简出,工作中却是雷厉风行的改革派。换句话说,生活上的孤独,是为了工作时的进取。这套理论在实际运用中是可行的。现在,朱红军自称是“掐着秒表计时”,但分秒必争的工作节奏却让他感觉“干劲十足”。因为工作太忙,我们的采访时不时被各种事务打断,等同事们离开后,朱红军马上转过头来问记者的感受:“你看,他们是不是很支持我?”言语之间颇有几分骄傲。“虽然条件艰苦,但学校的氛围很好,我提出的很多建议,都被大家接受了,学校班子很支持我。”朱红军解释说,“这就是我很投入、很有干劲的主要原因。”最近,由朱红军首先提出的“走出去、建平台、上水平”战略,已经被写入《安徽财经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编写这一规划的牵头人还是朱红军。这种视对方为自己人的信任感,到底是怎么建立的?在安财采访时,记者听到不止一位老师和管理人员提到:“为什么朱校长单枪匹马到这里,在工作中能够得到这么广泛的支持?因为他的想法,就是我们的想法。”刚入职不久,朱红军曾在学校各院系进行调研,发现老师的共同呼声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认为学校的发展被所在地域局限住了,这些年,从安财跳槽走的老师不少,究其原因,想在大城市生活、发展是主要原因;二是至今安财还没有博士点,“申博”成了安财人心中多年的一个痛点,缺乏博士点已经影响了安财的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回过头来看,“走出去、建平台、上水平”战略正是回应了这两个呼声。“我要想办法把人心聚起来,把痛点止住。”朱红军定下目标。
心中的火点起来
“我定义自己就是个‘讨饭佬’。”朱红军说,怕记者不明白,他双手抱拳前举,拱手作揖,一边比画,一边哈哈大笑。除了平时在学校处理事务外,朱红军还要花很多时间在各部门对接资源,用“讨饭”来形容这一过程可能不是夸张。安徽高校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不是秘密。去年,安徽省教育厅官网发布的《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097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曾引发关注。这份答复函中承认,安徽省属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标准已8年未提高、学费标准20年未调整,全部由学校自行统筹经费消化增量支出,经费短缺已成为本科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背后,关联着一种管理理念。记者在采访时听到这么一个故事:多年前,学校打算提高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等收费标准,这需要向相关部门报告备案,但是报告寄出后被退还,没有报备成功,学校就无法调整学费。“MBA学费低,怎么办得好?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有老师这样抱怨。在长三角很多地方,高校这方面的收费早就由学校自主确定。好消息是,近日安徽省发改委、安徽省财政厅刚刚下发的一个文件,提出省属高校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金融硕士(MF)、艺术硕士(MFA)学费标准由各相关高校自主确定。对于这个改变,朱红军显得很兴奋。刚到蚌埠时,他曾经给安徽相关部门写过书面意见,就提到过这一点。短短几个月,政策就有了松绑。“这说明改革的风气已经形成了,春天来了。”朱红军判断。
安徽财经大学校园一角。 采访对象 供图朱红军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不止这一个。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内,在学校的多方努力之下,安财确定将在合肥市中心设立合肥高等研究院,这将为学校拓展办学空间、吸引各类高端人才、汇聚优势办学资源打下重要的基础。多年前,安财就有了在合肥设立办学机构的想法,但被管理部门否决。“以前我们干事之前,心里总是打鼓,不知道上面认不认可,会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朱校长做事不是这样。”据安财办公室主任孙涛观察,朱红军做事的理念是,即便看似不可能,也要努力去做,总有成功的时候。记者好奇,这位从书斋走出的学者,是如何完成这种身份转型的?“有饭吃不就好了吗?我享受的就是‘讨来饭’时的兴奋和喜悦。”朱红军身上有一种浙江人的务实,他告诉记者,他发现因为他是从外地来的,反而更容易办成事,“我经常说,我是来给安徽干活的,你们总要支持一下吧。这样一说,安徽人都很支持的。”最近,朱红军在研究高校专项债券,这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一个品种,以满足高校建设的合理融资。作为安徽省唯一的财经类学校,此前安财从未发行过这类债券。“先把事情做出来,面包会有的。”话锋一转,朱红军谈到了他小时候在浙江家乡见过的一件事,那时村里求发展需要盖一个电厂,但没有盖电厂的钱,于是村主任召集村民们开会,告诉大家先干活,只要把电厂建起来,等发了电,就有钱了。结果是,没怎么花钱,电厂就真的建起来了,直到现在这个电厂依然在为村里增加收入。“钱讨得来或是讨不来,活照样干,总之要把学校搞上去。”为了时刻提醒这一点,他在办公室挂了一幅字——不忘初心。“我的初心就是要把学校搞好。”朱红军说。
安财校史上有记录,1959年安徽财经大学建校时,上海财经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上海财经大学曾经派来22名教师支援建设。组成学校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奠定了安财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基础。一个甲子过去,朱红军成为从上海财经大学过来的“第二批”援建者。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两校之间的交流愈发热络,上财的专家教授时不时到安财举办学术报告,今年安财的中层暑期培训就是在上财完成的。在安财“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间隙,记者听到安财党委***丁忠明问朱红军:现在能听懂蚌埠话吗?朱红军现场展示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管’就是行,‘也熊’就是算了。”他的发音让同事们哄堂大笑。“你确实是我们安财人了。”一位老师说得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