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什么呢?这条铁路就是京张铁路,京张铁路全长192公里,从北京出发,途径河北张家口、宣化、崇礼、赤城、怀来、下花园、涿州、密云、承德等地地。京张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寒、高铁,也是中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这条铁路建成后,不仅可以缓解北京的交通通压力,更可以带动沿线城市的发展。京张高铁全长17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2022年通车。届时,从北京到张家口只需要3个小时左右。
一: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什么
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成渝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西南人民,决定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兴建成渝铁路。1950年6月,成渝铁路全线开工;1952年6月竣工,西南人民近半个世纪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成渝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成渝铁路的概况
成渝铁路西起四川省成都市,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永川、江津等站点,东抵重庆,全长505公里。它北接宝成、西连成昆、南通川黔,东与襄渝铁路衔接,并与长江水运相通,是连接西南、西北、华中和中南地区的重要铁路干线。
二: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成渝铁路
成渝铁路是在西南解放不到半年,新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建成通车,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改变了四川交通的格局,对新中国初期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至今,成渝铁路仍是联系成都与重庆及其所辐射的川西川东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
三: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线是
开栏语
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诞生。它的名字,叫成渝铁路。
成渝铁路的建成通车,给四川以及西南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成渝铁路沿线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全国各地,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70年时光荏苒,成渝铁路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也留下了很多人的美好回忆。
如今,沪蓉线成遂渝段、成渝客专使成渝双城融入了全国高速铁路网。而成渝铁路,却仿佛渐行渐远……
有人说,70岁的成渝铁路老了,在这条铁路上奔跑的列车越来越少。
也有人说,70岁的成渝铁路正年轻。前不久,成渝铁路重庆站暂别菜园坝,成渝铁路的升级改造开始加速。
在成渝铁路建成70周年之际,上游新闻特别策划《成渝铁路走过70年》系列报道,带你重温成渝铁路的光辉岁月。
西起四川省成都市,横穿四川盆地,沿长江北岸抵达重庆站,全长505公里,62座车站……
这是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常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在上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之际,成渝铁路为何能成为新中国首先开建的第一条铁路?
这个问题的答案,既复杂,又曲折。
波折不断
解放前多次开工却“寸轨未铺”
人们对成渝铁路的期盼,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和高原环绕,山高水险,交通不便。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控制物产丰富的四川,英、法等列强纷纷向清政府提出修筑川汉铁路(成渝铁路属其西段)的计划。四川人民则针锋相对,呼吁自主修筑川汉铁路。
1903年,川汉铁路进入筹备阶段。1909年10月,川汉铁路开工建设。
然而,川汉铁路开工不到两年时间,清政府就悍然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出卖川汉铁路筑路权,引发了“保路运动”。1911年8月,川汉铁路宣告停工。
1912年,北洋政府宣布川汉铁路改为“国营”。但因当时军阀割据四川,战乱不休,筑路之事再次被搁置。
1932年和1933年,四川军阀又两度倡议修建成渝铁路,并向人民预征筑路税款。但因军阀内部斗争,铁路施工未能启动。
1936年6月,成渝铁路工程局在重庆成立,成渝铁路工程再一次启动。后来因为抗日战争和路款不济等原因,工程时断时续,进展缓慢。
1946年, *** 政府因军事需要,再度复工成渝铁路,但却只修了几个桥墩和一小段支线。
到1949年底四川解放时,波折不断的成渝铁路仅完成了工程的14%,寸轨未铺。
铁路先行
邓小平讲述修建成渝铁路的三大理由
早在进军大西南之前,刘伯承、邓小平就常说:“我们到了四川,一定要把成渝铁路修好。”
据《四川志·成渝铁路》记载,1949年6月-7月,邓小平两次专程赶到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家中,拜访其堂兄、我国著名兵工专家陈修和,商谈成渝铁路修筑的问题。
贺龙、李井泉、邓小平等领导同志在研究建设成渝铁路的方案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8日,中共中央西南局正式进驻重庆。邓小平在西南局扩大会议上正式作出“兴建成渝铁路、造船修建码头”的重要决策。
1950年1月2日,邓小平在向中共中央报告重庆解放一个月后西南地区的情况和建设新西南的工作计划时,特别指出:建设新西南的第一步是修建成渝铁路,经济要发展,铁路应先行。
同年2月8日,在邓小平的提议下,筹备中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一项重大决策,即“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帮助四川恢复经济”。
当时,邓小平讲述了修建成渝铁路的三大理由:
一是四川交通闭塞,政令不畅,不修铁路,不利于四川的政令畅通。
二是重庆、成都是西南中心城市,如修铁路,可以带动四川乃至西南百业兴旺,并向全国提供优质大米、猪肉、禽蛋和副食品,互通有无。
三是中国人还从未自行设计、自行施工修建铁路,如果成渝铁路率先修成,既可提高中国的国际声望,也可使大大小小的工厂订货充足,加快工业发展。
滕代远等领导同志在研究部署成渝铁路修筑工程
随即,西南军政委员会委派交通部部长赵健民赴北京向党中央及铁道部汇报有关成渝铁路的修建计划方案。
1950年春,西南军政委员会提请修建成渝铁路的报告获得同意。
修筑成渝铁路动员大会
就地取材
施工中尽量利用沿线所产石料
成渝铁路线路总长505公里,整个工程共需完成土石方4211.3万立方米,需修筑隧道43座,修建大桥7座、中桥77座、小桥353座、涵渠1195座,架设电线7115.71公里,建设各类房屋23万平方米。
当时,国家和地方的财政经济都相当困难。党中央依然批准“先拨2亿斤大米作修路经费”。
1950年5月,邓小平在讨论成渝铁路有关问题的会议上强调指出:“修建成渝铁路,我们军队要打头阵。”
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地方动员组织工作尚待开展之前,先抽调西南军区部队组成军工筑路队开始铁路建设。
沿线农民将编好的竹箕送往工地
按照党中央确定的“就地取材”的原则,成渝铁路在开工前就提出,施工中尽量采用价廉的石料,减少使用钢筋混凝土。除大中型桥梁必须使用钢梁外,其余墩台、基础以及中小型拱桥、涵洞都尽量利用沿线所产的石料。
1950年3月,西南铁路工程局在重庆嘉陵新村成立。4月,第一批工程人员分赴工地沿线,按铁道部的部颁标准重新对成渝铁路进行勘测。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
《人民日报》1950年6月16日刊登的成渝铁路动工消息
上游新闻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