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秦崤函之战_秦晋崤之战结果如何

2024-09-09 09:38 文化知识

晋秦崤函之战的胜利,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在这场战争中,白起一战成名,被封为武安君,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赫赫有有名的大将,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他杀人不眨眼,为什么呢?原来,白起的父亲是楚国贵族,所以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熟读兵书书,并且精通各种战术。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白起被封为武安君,成为秦国最有名的将领之一。

一、春秋时期,秦晋为世仇,为何还有秦晋之好一说?

优质答案1:

在晋国晋惠公当政时期,晋秦两国就曾经发生过边境的摩擦性战争,也就是韩原之战,而且在这场战争之后秦国占领了晋国河东之地,但是在晋文公当政时期,晋国的国力开始增长,期间秦国秦穆公对晋国伸出援手,让晋文公对秦国的印象一转之前敌对的形式,开始了和平的邦交,秦国为了表现诚意,更是把河东之地归还晋国,甚至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晋文公,这时期可以说是晋秦两国关系的最高点,史称“秦晋之好”,而且在这之后晋国和秦国在战争之中也互相联手结盟,可以说秦晋两国曾经的恩怨彻底了却了。

但是在这样美好的局面之中,我们也不得不看到秦晋两国之间必然存在的地理矛盾,虽然秦晋两国国君都希望两国交好不再敌对,但是晋国的国土早在晋献公时期就已经占领了崤函、桃林之地,而其中崤函之地更是秦国唯一的东出之地,秦国东进因为崤函被晋国所占而无法实施,而且桃林之地更是靠近河外列城五的地区,当属占领这里就是为了遏制秦国结交外援向西部扩张的目的,就算两国君王明面交好,也无法掩饰秦国若想发展,必须和晋国进行战争的情况。

而后晋楚真正开始交恶,就是从崤之战开始的,在晋襄公时期,秦国的臣子在郑国向秦王报告,郑国此时如果派兵,自己可以在内部进行接应,占领郑国可谓是易如反掌,不要认为秦国的臣子只是一时性起,秦国也因为地理原因被困许久,在逐鹿中原的春秋时代,如果不进行武力扩张,就必定被别人慢慢吞并,秦王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便开始和大臣们商讨,对郑国的攻击是否有必要,并且是否做好了和晋国进行作战的准备。

秦国老臣骞叔在听闻秦王打算攻打郑国之后极力反对,因为秦国与郑国的距离太过遥远,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如此的出征闻所未闻,此次一去不知道军队会在路上遭遇哪些问题,变数太多还请秦王多多考虑,但是秦穆公此时其实已经下定决心,倒不是说秦穆公一意孤行,而是他很早就想通过对晋国属国的进攻来试探晋国对于秦国的反应,如果晋国只是言语谴责而并没有动兵支援,那么秦国就有机会向东扩张,完成霸业,如果晋国真的出兵,那就直接开始对晋国的作战。

在秦王的计划中,此次郑国的来报可以说让秦王彻底坚定了东进战略的决心,此次里应外合的机会千载难得,所以秦王立刻开始着手准备对郑国的打击,秦穆公命令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作为将领,率领300辆战车直接向东前往郑国,但是在行军的过程之中却遭遇了郑国商队,郑国商队假意说自己是奉郑王之命前来犒劳将士的,背后立刻派人回到郑国通风报信,告诉郑国秦国大军正向郑国赶来,立刻做好防备。

秦王一开始的策略是希望对郑国进行一个出其不意的偷袭,再加上内部有自己的人进行接应,本应能打出不错的效果,以闪电战的形式快速的消灭郑国,让晋国无法第一时间驰援,但是等到秦王率领部队前往郑国的时候,却发现郑国早就有所防备,这让秦国的将领对比大为意外并且十分恼火。

秦军的将领在分析了眼前的形式之后做出了决定,本来应该快速进城立刻拿下郑国,但是如今郑国已经对秦国的进攻有所防备,而自己却只有300辆战车的部队,直接进攻必定损失惨重而且难以攻下郑城,如果围城自己所带的补给又不足以进行围城之战,而且后方距离前线太远,本来一开始就是打算进行闪电战所以并没有准备太多的补给人员,根本对郑国无计可施,所以不得不退兵,但是在路上路过滑国时,发现滑国并没有任何的防备,而且滑国本身就没有做任何战争的准备,于是秦军临时决定直接拿下滑国,但是秦军的这个举动彻底激怒了滑国的主国,晋国。

秦军的东进之路其实就是在晋国国土之内,如此大规模的进军并没有向晋国进行告知,也没有经过晋国的同意,已经让晋国不满,但是碍于晋楚友好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突然灭掉自己的属国,这让晋国不觉警惕起来,若是就这样放他们回去,日后晋国的威严从何谈起,而且此次已经是宣战之举,随即派兵埋伏于秦军回国之路,并且将秦军的部队直接击溃,还俘虏了秦军的三名将领,就此,秦晋大战拉开了序幕。

优质答案2:

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先是特指秦国与晋国联姻,后来泛指两家联姻,而在秦秋的时候,秦国与晋国互相打来打去,怎么又是秦晋之好呢?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秦晋之好在前,秦晋之仇在后,也就是两家的关系开始不错,后来翻脸了,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看一下这个春秋时候的地图就知道了。

春秋的时候,那时候晋国还没有分为魏韩赵,东周最强大的几个诸侯国,看上面的这张地图就明白了,地盘大的,实力自然就强,可以看出,秦国,晋国,楚国,齐国是最强大的几个诸侯国,再其次就是吴国,越国,燕国,赵国,郑国,鲁国这几个诸侯国。

我们可以看出秦国与晋国接壤,那么秦国要东进,必然就要与晋国发生矛盾,也就是说秦晋之好变成秦晋世仇的主要原因还是地盘的争夺,如果不是晋国后来一分为三,那么晋国就能将秦国死死的顶着,更不用说秦灭六国了。

那我们再来看看秦晋之好,具体是怎么样的。

这个还得从晋献公与秦穆公说起,晋献公取了自己的庶母齐姜,生了伯姬与申生,当时秦穆公为了与中原结好,就向晋献公提亲,晋献公就将自己的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

晋献公后来宠信了骊姬,骊姬想要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继承人,就害死了太子申生,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夷吾,重耳就逃出了晋国。

后来,晋国大臣将骊姬的儿子杀死,想迎重耳回去当晋君,秦穆公也这样想,但是大臣说重耳能力比较强,这样对秦国不利,所以秦穆公就支持夷吾回去,夷吾说愿意把河西送给秦国,夷吾回去就成为了晋惠公。

可是晋惠公回去之后,就背信弃义,不把河西送给秦国。晋国发生饥荒,粮食不够,向秦国借粮,秦穆公给了,但是秦国发生饥荒,粮食也不够了,找晋国借粮,晋国不仅不报恩,还发兵打秦国,不过反而被秦国给俘虏了。

晋惠公就他的儿子公子圉送到秦国做质子,把河西给了秦国,两国的关系得到缓和,秦穆公还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公子圉,晋惠公病重,公子圉担心国君之位被别人抢走,就跑回晋国去了,也就是晋怀公,与秦国又不相来往了。

秦穆公没想到晋怀公跟他父亲一样,也是忘恩负义的,就帮助重耳攻入晋国,杀死晋怀公,重耳就是晋文公,秦穆公把怀嬴又改嫁给了晋文公。秦穆公与晋文公的关系,还真是复杂呀。

二、历史上如果晋没有分成韩、赵、魏,晋国会不会完胜秦国?

优质答案1:

晋国吊打秦国,本来就是事实。春秋晚期,有东南西北四个大国,东邪齐国,南帝楚国,西毒秦国,晋国则一家独领北丐和中神通的两份实力,你说哪家最强,那当然得是晋国。

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前夕,楚国的势力差不多已经蹂躏了整个中原,黄河下游的大国,如齐如宋都被楚所侵略,鲁、卫、郑、陈、蔡等国都已投降了楚人。换句话说,如果不是此时晋国的崛起挽救了大局,那么战国时期的秦灭六国的场景,就会提前出现,成为所谓楚朝。

然而最终是晋国出手,击破了弥漫中原的荆楚入侵势力,压迫其退回原有之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使中原复呈安定之象。中原诸侯之逼于威势而附楚者,皆脱离楚国复回至中原集团,听从晋国之领导。晋国得到周天子策命,拥有 代表周王室行使征伐大权的 "尚方宝剑 "。

那么,此时的秦国又是个什么情况呢?前627年,晋秦崤之战,晋胜。前625年,晋胜。前620年,秦晋令狐之战,依旧是晋胜。

于是秦国卧薪尝胆,数十年后再来。前594年,秦晋辅氏之战,晋将魏颗打败秦国。前578年,秦晋麻隧之战,晋厉公打败秦国。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晋厉公打败楚国。

你瞧瞧,又打三回,依旧是秦国全部吃鳖。

但,就是从此时开始,晋国开始走上分裂道路。前376年,三家分晋,晋国不复存在。

不过,此时的赵韩魏三家,依旧是个团结的三国协约。在战国初期,达成合作关系的三家,以魏国为首,曾经威风一时。当时赵献侯想联合魏文侯消灭韩氏,赵、魏平分韩氏。韩武子想联合魏文侯消灭赵氏,韩、魏平分赵氏。对于赵、韩的提议,魏文侯均给予了明确的拒绝。于是最终赵、韩都感激魏文侯,由是达成团结对外的合作态势。

应该说,魏文侯的策略,完全正确,他的目的,就是先灭秦,再图天下。公元前419年起,魏国西渡黄河,在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筑城,从此开启灭秦大计。11年后,魏国已完全占领河西,对秦绝对占有优势。

但很可惜的是,魏国并没有坚持这个正确的策略,随后他便发动了对中山国的战争。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中山国与魏国并不搭界,中间隔着赵国。魏国占领中山,必然会引发赵国与魏国的矛盾。

三晋联盟之际,曾向东击败齐国,向南击败楚国,但魏文侯却贪图中山国这样的小利,从而与盟友赵国失和,正是这项重大失误,造成了三晋联盟的逐步走向瓦解。

试想,如果魏国不是调头向东,而是专心致志向西,灭掉秦国,魏国便有了一个稳固的后方,以此图天下一统,难道不是很有希望吗?

优质答案2:

如果没有韩、赵、魏三家分晋,以晋国强大的实力,足够将秦国“吊起来揍”。秦穆公为何会称霸西戎,那不是被晋国逼得只能往西边发展吗!

经过“崤之战”后,秦国已经彻底丧失了与晋国争霸的资本,而秦国东进之路从此也被晋国扼制,直到春秋结束,秦国也未能再踏足中原。

面对实力强大的晋国,连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都退出了争霸行列,足见晋国当时有多么强大。并且晋国的霸业要比秦国维持时间更长,秦国自秦穆公之后便开始衰落,而晋国自晋文公之后,还有数位君主再度复霸,晋悼公在位时期更是将晋国霸业推到巅峰。

虽然晋国到了后期,国政基本掌握在卿大夫家族手中,但晋国的国力和军事并没有衰落多少,只是各大卿族互相倾轧,导致晋国陷入内斗,无力再对外征战罢了。如果晋国没有分裂,秦国别说是和晋国抗衡,连关中都出不去。

看完晋国的发展,再对比日渐衰落的秦国便能明白。

晋国——始封于唐,后改国号为晋

晋国最初其实并不称为“晋国”,而是叫“唐国”,而且原先的唐国属于上古诸侯国,国君为唐尧后裔,并不是后来的姬姓国君。

在周成王在位时期,因唐国发生叛乱,威胁到周王室对河东地区的统治,于是周公旦和王子虞便率军攻灭了唐国,并将原唐国百姓迁到杜地,同时将周王室子孙迁到唐地,为此唐地从原先的诸侯封地变成了周王室所有。

此时周成王还年幼,有一天他和三弟姬虞(周成王姬诵和姬虞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因此感情非常好)在宫中梧桐树下玩耍时,周成王一时兴起,便从地上捡起一片被风吹落的梧桐叶,并用小刀 *** 成了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圭”(代表身份地位),随手就送给了弟弟姬虞。

年幼的周成王还对弟弟说:“我要封给你一块土地”,在姬诵看来这不过是一个闹着玩而已,没一会功夫就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可弟弟姬虞很高兴,还拿着哥哥用梧桐叶做成的“圭”去找叔叔周公旦(此时周公代周成王执掌国政),并将哥哥封给他土地一事告知了周公。

《史记》记载:“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跟随在周成王身边的太史尹佚也没有将此事当作玩笑,还建议周成王选择一个吉日册封姬虞为诸侯,表示“天子说的话,史官都要如实记载,因此天子无戏言”。而周公听了侄子姬虞的话后,也赶紧换上礼服前去向周成王道贺。周成王这才知道自己的一句戏言将要成真,“哦不!天子无戏言,我可没有开玩笑,是真的想要封给弟弟一块土地。”

于是周成王选了一个吉日,便将到手还没捂热的“唐地”封给了三弟姬虞,按照在古代排行次序“叔”是老三,加上封地在唐,因此姬虞此后又被称为“唐叔虞”。这时周王室收回唐地还不到两年时间,便又再次分封了出去,成为周朝的二代唐国,而唐叔虞建立的二代唐国也就是晋国的前身。

唐叔虞去世,其子姬燮继位后,便将国号“唐”改为“晋”,姬燮也成为晋国的第一任君主,史称“晋侯燮”,此后这个国号一直沿用了六百余年,直到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才从此消失,变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晋国称霸中原

从唐叔虞、晋侯燮到晋武公时期(这个时期共有十八位国君),晋国一直在稳步发展。在此期间,第十一任君主晋文侯曾协助周平王东迁,并诛杀周携王,结束了长达二十余年“二王并立”的局面,使周王朝再度重新统一,这才稳定了东周初年的局势(这时秦国的秦襄公也是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才被周平王正式封为诸侯)。

可以说是晋文侯帮助周平王改变了命运,因此深得周平王的倚重,同时晋文侯也因此获得了辅佐天子、代王征伐的大权。晋国拥有合法扩张权利后,便开始迅速崛起,进入晋国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期,因此晋文侯在在晋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晋文侯也为晋国日后称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晋文侯之子晋昭侯继位后,曾将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导致晋国分裂为翼城和曲沃。晋国自此进入了长达六十七年之久的内乱时期(公元前745年至公元前678年)。直到晋武公时期(曲沃武公,曲沃桓叔之孙,以曲沃旁支身份最终代晋文侯一脉,成为晋国正统),才彻底结束内乱,使晋国重新统一,晋武公此举也为晋国第二次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时西边的秦国还在收复岐山以西的土地,秦襄公自己也在攻打岐山时去世,直到秦武公在位时,秦国才将岐山以西之地全部收回,成为西方的新兴强国。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此举逐渐使秦国出现人才断流,公元前677年,秦国迁都雍城,此时的秦国距离晋国还有不小的差距。

《史记》记载:“献公五年,伐骊戎。十六年,伐灭霍,灭魏,灭耿。十九年,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假道於虞。虞假道,遂伐虢,取其下阳以归。”

而晋国接下来即将进入第二次大发展时期,晋献公在在位时期,奉行尊王政策,先后攻灭骊戎、耿国、霍国、魏国等诸侯。不久后又采取“假道伐虢”的计策,用宝物向虞国借道,攻灭了虢国,大军返回时,又顺道灭亡了虞国,虞公还没捂热的宝物又回到了晋献公手中。

晋献公在位时吞并了十七个国家,以及压服了三十八个国家,史称为“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献公时期的强势扩张,为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晋文公称霸中原奠定了基础,此时的河西之地也归晋国所有。

随着国力膨胀以及政治需要,晋文公在位时不断改革军事,为此晋国的军队编制也不断扩大,从原先的二军扩为三军,之后又扩充至五个军,并任用有才能的人辅佐他治理国家。在晋文公执政九年的时间中,晋国先后伐曹、攻卫、败楚、救宋、服郑、威秦,于公元前632年在践土会盟,借天子之力威慑诸侯,奠定了其春秋霸主的地位。

晋文公继位四年,便登上中原霸主的宝座,晋国自此开创了长达百年的霸业。晋文公在位时期,秦国和晋国的关系还不错,毕竟晋文公是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最终回国做了国君。不过晋文公刚去世,秦穆公便派兵图谋中原,本意是去攻打郑国,但没能得逞,便攻灭了晋国的附属国滑国,此举导致秦晋失和。

晋文公之子晋襄公继承霸业后,公开与秦国抗衡,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秦军攻灭滑国在回程途中,被晋军伏击,全军覆没,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崤之战”。此战也标着晋、秦两国关系从友好转为世仇,从此秦国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扼制,直到春秋之世结束,秦国也未能踏入中原一步。

秦穆公只好向西发展,经过几年征战,最终称霸西戎。不过秦穆公去世后,由于后世之君多为平平之辈,加上人才被殉葬,导致人才断流,秦国便开始逐渐衰落,就这样踉踉跄跄地走完了春秋之路,到了春秋末期,秦国已经从强国之列沦为偏安一隅的老弱小国。

反观晋国,在晋文公去世后,晋国又出现数位像很有能力的君主,比如晋文公之子晋襄公继父再为中原霸主;晋景公派兵攻入楚国本土,结束楚国霸业;晋厉公率领诸侯大败秦军,又败楚国,再次复霸天下;晋悼公挟天子而令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独霸中原。

基本上整个春秋时期都是由姬姓晋国在替周天子行使王道,这段时间晋国基本享有领导诸侯之权,晋国也维持了百年之久的霸业。虽然晋国、楚国、齐国和秦国并称为春秋四大强国,但晋国掌握了中原的绝对支配权和实际统治权,天下没有诸侯能与晋国争锋和抗衡。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晋国会不会完胜秦国?

其实看到这里,这个问题基本上已经有了答案。面对中原霸主晋国,秦国连中原都无法踏足,秦穆公这才改变战略,向西发展。而且自秦穆公之后,秦国霸业逐渐衰落,反观晋国却再续霸业,最后又独霸中原。若是秦穆公时期,秦国还能和晋国抗衡一下,但秦穆公之后,秦国已经和晋国不在一个阶层。

在晋悼公将霸业推至巅峰时,秦国已经无力再与晋国周旋,只要晋国遏制住秦国的东进之路,秦国就只能被困在关中。并且秦国自秦穆公之后就开始不断衰落,别说是抗衡晋国,秦国连晋国的一个氏族都不敌。

《史记·秦本纪》记载:“桓公三年,晋败我一将。”

在公元前601年,秦桓公派遣勇猛善战的名将杜回带兵攻打秦国,结果被晋国魏氏的令狐文子魏颗大败于辅氏,秦国猛将杜回也被晋国俘获(相关典故“结草衔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的秦国竟然不及于晋国一魏氏之族,而魏氏只是晋国十一个世族中的一个,并且还不是最强的家族。

不过晋国这些世家大族在维护晋国百年霸业的同时,卿族势力也不断增大,开始蚕食晋国君主的君权,晋国这些卿大夫家族为了生存,或是为了争权夺利,开始互相倾轧,经过极其残酷的兼并厮杀后,十一个家族最后只剩下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四个家族,后来韩赵魏三家又联合起来攻灭了智氏,之后便有了三家分晋。

《史记》记载:“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

晋国后期虽然由六卿掌权,但国力和军事并没有衰落,在春秋末期,晋国还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而秦献公即位之前,秦国多次更换国君,导致秦国日渐衰落,这已经不是晋国能不能完胜秦国的问题,而是秦国压根就不是晋国的对手。

即便三家分晋后,秦国连魏国也打不过,“阴晋之战”便是最好的例子,魏国五万魏武卒便大败秦国五十万大军,此战之后,秦国再也无力抵抗三晋的攻势。要不是三晋反目成仇,加上魏国转移了战略目标,秦国都有可能被魏国灭掉。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秦国别说是对抗晋国,能不能踏足中原都是一个问题。在春秋末期,日渐衰落的秦国连关中之地都无法保住,还被三晋逼迫到北洛水以西,这时的秦国哪里还是什么强国,不过就是一个偏安于一隅的老弱小国。

结语: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晋国进入战国时期依然是最强的诸侯国,只要晋国遏制住秦国东进道路,秦国连关中都出不去,又谈何统一天下呢!不过衰落的周王室已经无法再承担天下共主的职责,诸侯之间的平衡迟早会被打破,而晋国的分裂,便是打破平衡的开始,同时也给秦国崛起创造了条件。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点赞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大战的时候 两人到底谁强谁弱

天使之战怎么改密码?天使之手游戏

金铲铲之战造物之主第三关怎么过?手游金铲铲之战造物之主第三关

三星GalaxyS21Ultra与iPhone12ProMax旗舰之战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纪录片本周五发布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多少集

双城之战更新时间几点

诸绳之战

金铲铲之战丽桑卓怎么样

金铲铲之战 暗域巨魔攻略

战国四大战将之首白起简介生平 战国名将白起的成名之战

涿鹿之战

夷陵之战要是刘备获胜 三国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淝水之战简介

淝水之战的故事

英超联赛第23轮将会迎来一场焦点之战

1-0无意义!曼联命运之战:2-0可直接出线,避开巴萨尤文

梦幻西游之天命之战在线观看(梦幻西游之天命之战)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的故事】官渡之战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