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老百姓有很多的民俗禁忌,比方说大年初二忌在家里扫地倒污水或扔垃圾等,因为这样会把家里的财运扫掉。但其实还有一种说法,这一天家里可以扫地,但是要扫把要往内扫,并且垃圾是可以入垃圾桶的,只是垃圾不能倒,这样方可留住财气。过年的时候,一直等到初五方可进行一次清扫,扫地时同样要注意从外往里面扫,这样象征着人们可以将金银财宝扫进来。
除了中国味最浓的过年文化,其他大大小小日常生活中也包含着很多的民俗禁忌。
古代生了小孩不像现代直呼生了,而应该说“供”了或者“轻”了,“产”了。同时婴儿出生后,还有一个仪式名为’报生礼‘。’报生礼‘是出生后婴儿的家人会以不同的方式到外公外婆、亲朋好友的家里报喜讯的礼节,在那几天,人们会有频繁的礼物互动。同时礼节也是异常的丰富,虽然繁琐,却象征着古代人们的美好诉求。
还有一个民俗,是关于孩子上学的。古代的儿童在启蒙入学的第一天,通常是在凌晨由父兄背着,赶在农家早上放牛之前入学。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古代人认为牛与‘愚’谐音,走牛走过的路会使孩子变得愚笨,从而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涯。
除此之外,家里的老人也不宜直呼老了,因为在古代人的理解里,‘死’是‘老’直接挂上等号的,直呼人老不吉利,而应该称呼年岁多了或者年岁高了。
而古人去世,也有忌讳。客家民间死人忌逢农历初一、十一、二十一。死后七天逢七叫“撞七”,若遇上’撞七‘全家人和共屋的邻居都要走避,称为“避煞”,午后才能回来忌用猪、猫无偿赠亲友。
禁忌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产生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的心理,亦或者是基于某些经验观念和情感所沉淀出的行为指向和行为方式上的自我限制。
有的时候它们可能和宗教背离,亦或者为世俗观念所不甚理解,但不管是怎样的禁忌,归根结底都是人们对健康身心生活的一种美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