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词语,叫“自命清高”。
自己抬举自己,眼里没有任何人,看谁都觉得矮一截。
那些独来独往的人,常常会被误以为是自命清高的人。因为他们在大部分的场合,都会安静得出奇,表现自己的不一样。
看过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东晋大臣殷浩,从小热衷读书,还常常说一些很有哲理的话。
有人问:“为什么一个人做官之前,会梦见棺材;发财之前,会梦见粪便?”
殷浩回答:“因为‘官’本是腐朽之物,金钱本来就是粪土,没什么奇怪的。”
诚然,只要用心去理解,高处的、低处的,是可以互相置换的;美好的、丑陋的,可以相辅相成。
对于独来独往的人,我们不能有偏见,而是用公正的态度去观察他们,扬长避短。
结合现实生活来说,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人,不是清高,而是以下三种情况。
01
非常优秀的人,找不到合适的群,曲高和寡。
战国时期,屈原有一个学生叫宋玉。
宋玉才华出众,但是朋友很少。
有一天,楚襄王问他:“现在很多人疏远了你,为什么呢?”
宋玉说:“有一个唱歌的人,一开始就唱‘下里巴人’,歌曲通俗易懂,大家就合唱;后来唱‘阳春白雪’,曲调高了,跟唱的人就少了。”
社会上,人与人交往,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但是这个群,会呈现出“金字塔”的结构。越往上,人就越少。真正的顶级高手,在顶端,但是他身边没有人。因此,顶尖的高手,在古代,自称“寡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读书那时候,全班的人,都很普通,大家可以互相追逐,成绩也是此起彼伏。直到高中毕业,才真正见识成绩的高低。
走出大学的校门,有的人去创业,有的人去打工,还有的人找不到方向。久而久之,同学也分成了三六九等。要聚会,有的人也喊不来了,有的因为太穷,都没有路费。
从大集体里分离出来,进入小圈子,然后从小圈子里跳出去,身边就没有了朋友。这样的人,令人佩服,也不得不一个人走路。
02
独自打拼的人,没有人拉一把,含泪奔跑。
余秋雨说:“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选择。”
如果你经历过求人的经历,就会明白,求人不如求自己。每个人都有难处,不帮忙是本分,非得要别人来一把,你就是强人所难。
知乎里,网友“养猪专业户”说,他从学校走出去之后,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月收入两千多,房租一个月一千。除去吃喝的钱,就所剩无几了,如果多出去逛几次,就得找父母借钱。
后来,他有了女朋友,并且女朋友的月收入有五千多。
有一次,他开口向女朋友借钱,但是女朋友果断拒绝了。
女朋友说:“为什么要找我借钱,而不是爸爸妈妈、哥哥姐姐?”
被拒绝的滋味不好受,但是他很快想明白了。一个要借钱的男人,是没有安全感的,以后还能一起走下去吗?
痛定思痛,他开始做副业,努力省钱,工资也慢慢增长,超越了女朋友。
难以想象,恋人之间,可以谈钱,但是不能借钱。事实上,也就是因为“拒绝”,才彼此成就。如果有一方很柔软,总是把自己的钱财全部掏出来,反而会让另一方产生依赖思想,从而变成——一个人拉一个人走路。
我们总是说,好的婚姻是门当户对、势均力敌的。其实朋友也是如此。如果两个人差距很大,谁要依赖谁,注定走不远。
不管朋友多好,能够送你一次、一程,绝对不能送你一辈子。
看清交友的本质,然后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你就会出类拔萃,从此有没有朋友都很随意。
你不去求人,又哪有“被别人拒绝”的尴尬?
03
厌倦社交的人,习惯了一个人独自行走,无拘无束。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哪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失望罢了。”
也许你有这样的感悟:越来越讨厌饭局、酒局,端起酒杯,都觉得很无趣,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显然是互相忽悠,说什么话,都是敷衍。
当你委屈的时候,才发现没有一个肩膀,可以让你靠一靠,更谈不上可以哭泣一会。
聚会的时候,想要说点什么,但是相好的话,忽然就吞会到心里去了。习惯性沉默,越来越沉默。
只是一个人走,没有为什么,连解释都是多余的。
三国时,魏国钟繇的两个儿子钟会、钟毓非常聪明。
魏文帝特意召集钟会、钟毓到皇宫里见个面。
当时,钟毓汗流浃背,钟会却若无其事。魏文帝问:“为什么流汗,为什么不流汗?”
钟毓说:“战战惶惶,流汗。”
钟会说:“战战栗栗,不敢流汗。”
诚然,亲兄弟都不能感同身受,更何况是朋友呢?
哲学家尼采说过:“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当一个人讨厌社交,坚持独自走路,哪怕他一辈子都没有大的作为,也会因为活成了自己而喜悦、精彩。
04
作家村上春树说过:“如果你一个朋友都没有,那么恭喜,证明你已经成熟。”
人生几十年,如果总是指望别人,你大概率会活成别人的影子;如果你总是挤进群体,你就会迷失自己,受到群体的感染。
如果你是野草,那就在荒野里繁茂;如果你是千里马,就在草原上奔跑;如果你喜欢平庸,那就默默无闻地过日子;如果你是兰花,那就在深谷里吐露芬芳......
曾经这样想:朋友多了路好走。
现在这样想:自己好了朋友多。
人啊,独处是享受孤独,合群是害怕孤独。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