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些都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涯中经常遇见的诗句,都在向学生们传递“勤”能带来成功的道理。而这些道理被家长们用在了应试教育里得心应手。
大部分家长觉得,如果学生成绩不够好一定是因为不够努力,很少有家长会思考,是不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问题?是不是学生进入了死循环。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之下,为了能让学生提高成绩,那就比别人更努力一些,在学校上课还不够,还要去校外补课。
有的学生成绩好也要补课,但是大部分家长是觉得,学生如果补课,成绩就还能再提升一些,如果别人家的学生都补课了,自己的学生没补课,就会觉得内心不安,如果自己的学生因为没补课导致成绩不好了,那家长会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
但是补课真的能解决问题吗?高分是补课补出来的吗?或许不是这样,补课班早就变了味,有时候还不如不补。
高考过后才明白,“一直补课”和“从不补课”,两类学生心态差距大
同一个班级中有各种各样的学生,我们拿同一类学生来说,同样是学习态度非常明确的学生,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积极完成老师的作业,一般这种学生非常叫老师和家长放心。
但是有一部分家长,因为担心学生的成绩下降,担心名次维持不住,于是要求他们补课,一般这类学生从学前教育就开始补课了,学前教育的超前教学,上英语兴趣班,上学之后,语文数学英语几乎每个科目都要补课,力求成绩达到更好。
而有一类家长,觉得学生在学校学习就够了,其他的时间应该让他自己去安排,往往这两类学生成绩是差不多的多好,但是他们心态差距很大。
在双减政策之前,经常补课的学生几乎没有放假可言,上学期间正常在学校上课,到了放假家长会安排满满的补习班,学生甚至比上学期间还要忙,如果这样没有休息的连轴转,真的不会影响他们的心态吗?
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他们需要休息,相关部门给学生安排五天上课时间,两天休息时间,全年两个长假,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张弛有度,有学习的时间,也有温故而知新的时间,有休息的时间,有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时间。
如果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了,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久而久之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也会逐渐地下降。
而那些从不补课的学生,他们说,我的学习都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是自主学习
,能亲身感受到温故而知新,在旧知识中得到新的收获。一般这样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灵活,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如今,高考出题也变得越来越灵活,死记硬背,靠补课来为是成绩不是长久之计。
高考出题灵活
今年的高考出题,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很多学生在答数学试卷的时候泪洒当场,表示从来都没有做过这么难的题目。
随后,相关处理人员回应,这次出题并没有超难和超纲的情况,只是越来越灵活了,考验的是大学生有没有真正的将知识理解到位。如果是靠题海战术,是靠熟练,靠技巧,越到往后是越拿不到高分的。
语文也是这样的,尤其是语文作文的题目,不再是简单的出题,而是要求学生从一段话中找到自己的立场,去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充足的课外阅读,不能理解,出题人想表达的意思,作文写不出层次,那么也就很难拿到高分。
由此可见应试教育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了,学生们要想素质教育发展,在空闲的时间里,
要多看一些文学名著,并且细细品尝。对于理科的学习学生们也要知道,只有真正地拿到了学习的钥匙,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以达到自己的目标,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几乎没有是靠补课补出来的。
话题文章分享就到这里,明天的内容更加精彩纷呈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收藏 ,笔者在此表示感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