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周刊丨北溪“深喉”:美国政府除了否认 不会做任何事
上周节目关注了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撰写的有关美国秘密布局,摧毁“北溪”管道的独家调查报道。本周,赫什再次就“北溪”事件进行披露。
土耳其电视台直言,作为一位备受尊敬的新闻界传奇人物,85岁的赫什仍然在用实力证明自己充满活力。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 美国记者 西摩·赫什:最近10天我每天都会收到三四百封电子邮件(关于我的报道),这真是令人惊讶。管道遭破坏的影响巨大,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片静寂,没人承认对此负责。我只不过是报道出了明摆着的事,我找到了(内部)知情者,他们告诉我事实是什么,事情还有更多的细节,我还有未报道出来的东西。
22日,赫什在线上出版平台substack上再度发声,发表题为:“从北部湾到波罗的海——美国与挪威合作的秘密和不完整历史”一文,揭露了美国情报部门与挪威海军合作的悠久历史,从侧面阐明了为何美国会选择挪威作为摧毁“北溪”管道秘密行动的根据地。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 美国记者 西摩·赫什:这个任务的参与者(挪威)轻车熟路,他们可以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现在的挪威,在武器方面已经成为一个小型的美国,美国一直在那里投入装备。
挪威东北部边界线沿北大西洋绵延1400英里,在北极圈以内与俄罗斯相交。其最北部边界距离俄罗斯的核要塞——科拉半岛上的摩尔曼斯克海军基地仅有约250英里的距离。近年来,美国大肆渲染“俄罗斯极地威胁论”,以此为由在挪威增加军事存在。
2022年,美国大幅扩建挪威北部的拉姆松德海军基地,扩大码头设施和弹药储备;同年,美军又交付给同样位于挪威北部的埃沃内斯空军基地首架P8海神巡逻机。
CNN记者:这是一款非常先进的侦察机,也可携带武器。这些是潜水艇的“杀手锏”,声纳浮标,把它们投入海底,可以引来潜艇,携带鱼雷的轰炸机可以摧毁潜艇。
挪威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北约秘书长——挪威人斯托尔滕贝格也颇合美国人的心意。
2014年,在担任挪威8年后,在美国强烈支持下,斯托尔滕贝格出任北约秘书长一职。斯托尔滕贝格坚信北约首任秘书长——英国伊斯梅爵士的一句名言:“北约的创建是为了遏止苏联、留住美国、压制德国”。
同时,赫什在报道中指出,在摧毁“北溪”管道后,挪威便可取代俄罗斯成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主要天然气供应国。这对挪威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据赫什披露,最终,在地区作战经验丰富的挪威海军的帮助下,美国中情局将“北溪”管道的爆破点锁定在距离丹麦博恩霍姆岛几英里的波罗的海浅水水域。该海域的海底深度仅260英尺,完全在潜水员的作业范围内。
安放炸药的潜水员则来自美国佛州巴拿马城美国海军潜水和救援中心,在该中心接受培训的高技能深海潜水员往往会被分配到美国全球的海军基地,执行包括炸毁外国油井、污染海底电厂进气阀以及破坏重要航道的运河闸门等任务。
在人员、地点、爆破方式全部确定后,2022年6月,海军潜水员在北约常规军演BALTOPS 22的掩护下,安装了可远程触发的高功率C4炸药。三个月后,美国总统拜登认为时机成熟。2022年9月25日,挪威海军驾驶美国提供的P8侦察机在执行“例行任务”时投放声纳浮标,发出的信号触发了安放在“北溪”管道上的炸药。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 美国记者 西摩·赫什:这确实是一个重磅报道,重磅之处不在于美国执行了行动,拜登总统担心的是,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没有得到北约和西欧国家的支持,德国人对此是有所不满的。朔尔茨即将来访,这位基督教民主党人即将到访华盛顿,我听说他将在接下来的10天内来访,他将像只乖巧的小狗一样坐在那里说我们不知道(谁炸了“北溪”管道),但内心却在煎熬。我已经避免和政客对话很多年,这只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但我知道在德国议会中此事已经引发很多忧虑,人们担心其实早已知晓此事。
2月16日,在赫什发表“北溪”管道相关报道一周后,白宫方面确认,德国朔尔茨将于3月3日到访华盛顿。据德国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信息,由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导致德国在2022年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欧元,相当于德国年GDP的2.5%。
美国民众:令人惊讶和震惊的是,欧洲国家政府没有对美国所扮演的角色表示不满,这是令人震惊和悲哀的。
面对舆论压力,2月18日,德国总检察长办公室表示,目前正在调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对事件真相表示关切的不仅是德国,基于赫什提供的相关证据和线索,联合国安理会于2月21日就“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及其后续调查情况举行公开会议。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要求在联合国秘书长的主持下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展开独立的国际调查。
在爆炸事件发生后,由于“北溪”管道的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的专属经济区,两国都宣布将对事件展开调查。作为“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接收终端,德国也宣布着手对事件进行调查。但天然气管道的输出端、项目共同投资方俄罗斯却被排除在调查工作之外。
福克斯新闻网主播 卡尔森:根据德国《明镜周刊》的引述,瑞典为了将不公布调查结果的做法合理化,声称调查结果的安全等级太高,无法与其他国家分享。这真有趣,所以他们告诉我们是俄罗斯做的,但却不告诉我们调查结果,他们为什么要“保护”俄罗斯呢,或者俄罗斯可能真的没干这件事,这谎言到底有多明显!
在2月21日的安理会会议上,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政治协调员凯利尽管对于赫什发表的调查报道没有做出任何有力反驳,但对俄罗斯提出的寻求独立调查的要求,表示反对。
然而,同场出席会议的两名美国人却和美国政府持不同意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萨克斯:坦率地说,从一开始事情就很明显,这不是一项易于执行的任务,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秘密部门常干的事。他们多次秘密炸毁大量基础设施,而这次却很难保密,因为美国是唯一一个有动机(摧毁“北溪”管道)的国家。
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分析师 麦戈文:中央情报局(CIA)的发言人称“(赫什的)这种说法完完全全是错误的”,这是他们的原话,现在我必须坦白交代,作为中央情报局的校友,我们公关人员的信誉记录可不怎么样。没有人想重温20年前,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言时说了啥,我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洗衣粉事件”)。赫什吸引“吹哨人”向其提供机密消息,因为他在保护信息源身份和准确发布透露内容方面,有着完美记录,尽管政府(对赫什)的否认和攻击会随之而来,但人们认可他的信誉,那些有良知的人会主动找到他。
事实上,“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并非赫什的第一次重磅爆料。在美国新闻界,赫什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从业近60年来,赫什多次充当“吹哨人”的角色,将政府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上世纪70年代,赫什因揭露美军在越战中制造的“美莱村屠杀”一举成名。
1968年3月16日,美国第23步兵师的100多名士兵,在越南中部美莱村实施一系列杀戮行动,有500多名越南平民遇害。
西摩·赫什:这些家庭里只有妇女、儿童和老年男性,他们(美军)开始屠杀他们,把他们扔进沟里,强奸他们,杀害他们,甚至还把婴儿抛起来摔死。在战争中,你可以杀人,做任何事情,因为这会被视为违反纪律,而不是刑事犯罪,这是他们(军方)脱罪的方式。
“美莱村屠杀”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让美国国内“反对越战”的声浪愈发高涨,加速了美国从越南撤军。然而,它的曝光却并不容易。
2月15日,赫什在社交媒体上吐槽美国媒体的“潜规则”时表示,在1969年报道发布的当年,他曾试图让当时美国两家最重要的杂志——《Life》和《Look》发表关于“美莱村屠杀”的故事,但都没有成功。原因是,他们根本不想涉足一篇美国士兵犯下战争罪的故事。最终,该报道由一家地方小媒体发表。
赫什表示,美国主流媒体有一个反应模式。无论是在其曾经任职的美联社、《纽约时报》或者《华盛顿邮报》,揭批军方的报道只会成为主编们眼中的麻烦。
即便如此,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赫什还是揭露了大量美国政府和军方的秘密行动和丑闻。
1974年,水门事件发生后,赫什对入侵民主党竞选总部的“白宫秘密特别行动小组”展开了详尽调查,揭露了该组织在前CIA和FBI特工的领导下,长期对政治对手实施窃听、监视和其他非法行动的事实。
2004年,赫什率先报道了美军在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丑闻,通过匿名消息源曝光了大量震惊世界的证据和细节,让美国政府人权卫士的形象轰然倒塌。
一次次的重磅报道让赫什屡获国际新闻大奖,甚至在新闻学教科书中,赫什的职业生涯被称为美国调查新闻的“黄金时代”。
尽管赫什极少发表主观带有党派倾向的评论文章,但随着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社会、政治和媒体的分化和对立日渐凸显,赫什在2013年后多次揭露民主党政府的报道中,主流媒体开始对其报道的可信度提出质疑。
2013年,赫什发表了一篇有关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的文章,题为《谁的沙林?》,提出了一种与美国政府关于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说法不同的观点。
西摩·赫什:不管他们(美国和北约)说什么,事实是叙利亚叛军拥有它(化学武器),叙利亚自由军拥有它,伊斯兰的反对派可能也拥有它。沙林毒气的制作并不难,你在后院就能制作,两种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事实是他们(反对派)拥有它,我们(美国政府)知晓此事,但我们对此闭口不谈。这事会让他们(美国政府)感到尴尬,我的目的不是让他们感到尴尬,但很抱歉,事实就是事实。
赫什引用了匿名美国情报官员和军事官员的说法,称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郊区发生的大批平民遭化学武器袭击死亡的事件,是美国支持的叙利亚叛军所为。美国政府故意将事件描述为是叙政府的残忍手段,以达到推翻阿萨德政府的目的。
尽管奥巴马政府将赫什的说法称为“完完全全的错误”,但在随后的2014年,随着联合国相关调查工作的展开,赫什的报道得到了印证。
联合国人权调查员 彭特:我们收集了一些目击证人的证言,这些证言表明有些化学武器被使用了,尤其是神经毒气。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这些化学武器应该是由叙利亚反对派叛军使用的。
虽然赫什的报道收获了不少赞誉,但与此同时,赫什也被有些人扣上了“亲俄、偏袒中东”的帽子。
在“北溪”管道的报道完成后,赫什并没有把报道交给自己的老东家《纽约时报》,而是把文章投放在了不必受制于传统出版机构的在线出版平台SUBSTACK。
记者:你感到意外吗?《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对此一言不发。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 记者 西摩·赫什:我没有感到意外,我为他们感到惭愧。我可以理解他们压力很大,他们不想发表一篇文章,找借口说它是基于匿名消息源就可以了。媒体已经变了,当年我在《纽约时报》干了七八年,获得了很多奖项,揭了美国中情局很多短,全都是根据匿名消息源,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已经极化了。
在赫什看来,现今的美国媒体早已远离黄金时代。在2016年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美国主流媒体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趋于极化,而保持独立的媒体已几近灭亡。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 记者 西摩·赫什:我认为我工作的时代远比现在简单,现在有一种叫做有线新闻或24小时新闻的东西,它很容易被白宫和国会中那些有特定政治目的的人操纵,现在几乎没有独立的新闻。当你在《纽约时报》上发布一个故事时,你不会花费三四天或数周来润色它,你查一查,然后就发布了,随后有线电视会跟进大篇幅报道,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媒体时代。
2月23日,共和党议员麦克·李对外表示,国会应成立“北溪”事件特别委员会,邀请相关人员提供证词,以对拜登政府和CIA展开调查。对此,赫什表示,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主政,他这辈子都不会出现在美国国会的听证席上,因为他的工作只是一名记录真相的记者。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 记者 西摩·赫什:(美国摧毁“北溪”管道)确实发生了,我这辈子都在干这行,我之前也报道过敏感事件。我们(美国)干了这件事,却不能对外界言说。我认为美国政府除了否认事件以外,不会做任何事,不会,不会,绝不会。
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有人甚至认为,如果“北溪门”持续发酵,最终可能会演变成又一起震动全美的“水门事件”。
尽管赫什的爆料引发全球舆论高度关注,但截至目前,西方主流媒体仍不愿直面这一话题。赫什表示,他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非常确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北溪的话题将成为西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严肃问题。同时,赫什呼吁读者保持关注,因为他的爆料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