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肚脐眼的功效原标题:艾灸肚脐眼的功效 ,什么是脐灸?
很多人都做过艾灸肚脐眼来缓解自己的症状,肚脐正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
这个穴位是经络之总枢,各经气气汇聚的地方,能司管我们身体各种经络经与脉络。
那么艾灸肚脐眼都有哪些功效呢?
艾灸肚脐眼的功效
1、健脾和胃,生清降浊
脐疗可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
用于胃痛、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
2、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
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
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等证。
4、.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
适用于肠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证。
5、敛汗固表,涩精补虚
脐疗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帮助入睡。
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6、防病驻颜,养生延年
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
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用。
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之功。
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
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
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岁“的寿星,此人看上去却毫无老态,而“面如童子”。
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调查取证,结果无误。
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以致寿之故”。
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
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知至此耳。
”
类似的记载也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
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
”《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此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
“脐”是什么
脐,俗称肚脐眼。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
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灸脐”的作用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
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16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
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般来说,灸脐注意事项有三: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艾灸肚脐眼的常见三大方法:
1、艾炷直接灸
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
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
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
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2、神阙隔姜灸
姜片穿出无数的小孔,覆盖在肚脐眼上,点燃艾炷放在姜片中啄灸,感觉到温热且舒适为最佳。
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
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3、神阙隔药灸
随着亚健康的"泛滥",人们对养生的要求提高。
艾灸也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隔药灸。
这一艾灸精华和现代中药科研成果精华的结合,形成了现代的间接灸法—隔药灸。
隔药灸的关键在艾灸和中药。
药、针、灸是中医的三大法宝,隔药灸是将两者优势的高度结合。
她不仅满足一般人的需求,而且能满足更高的需求。
比如术后腹胀者可取炒莱菔子适量研细末,即根据不同病症选择中药材。
患者取仰卧位,神阙穴常规消毒后,将药粉包敷在神阙穴上,以艾灸仪施灸,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
一般灸20min~30min,6小时~12小时1次,治疗2次无效者,可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艾珍好艾灸贴弘扬艾灸传统文化,艾灸疗法也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法之一。
艾灸贴是全新的艾灸,让艾灸养生更具有便利性、时代性,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艾珍好艾灸贴带给他们的快乐、健康。
本文转载自艾珍好 http://www.azhgf.com/a/xinwenzixun/xingyexinwen/list_11_3.htm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