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牦牛村在哪里

2024-10-07 09:18 民俗

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在瀚若星河的华夏文明之中,少数民族文化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绽放在华夏文明的一隅,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要素。在永胜县境内,生活着十多种少数民族,他们以独特的文化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在永胜县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承袭罔替,生生不息、创造了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

永胜县松坪乡下喇嘛村看牦牛村小组位于金沙江东南岸的长坪山麓一侧,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较好,海拔3000至3500米,属于高海拔冷凉山区,共有纳西族人家136户400多人。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看牦牛村的纳西族民风民俗风情、居住形式、生活方式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家还居住在木楞房里,保持着先辈的生活方式。其民俗习惯、祭祀方式、居住环境、纺织工艺与服饰文化等,依旧保留着纳西族最传统、最古朴的风貌。深入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看牦牛村的民俗文化,将为永胜边屯文化增添多姿多彩的一页,极大地丰富了边屯文化的内涵。


木楞房与火塘文化
据村里的人介绍说,明朝中期,看牦牛村所在之地在原属丽江木土司管辖,是土司家放养牦牛的地方,村里老祖先来自于丽江白沙乡,来的时候有三十五人,都是姓杨,专门为木土司家看管牦牛,并负责做一些边境的卫戍工作。后来,因牦牛死亡,看牦牛村的先祖不敢再回丽江。并看到这个地方比较平整,水源较好,于是在看牦牛这个地方定居下来,历经多年的刀耕火种,男耕女织,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顽强地生活了下来,一住就是四百多年,形成了看牦牛这个传统村落,这就是看牦牛村的由来。

在看牦牛村人家的院落里,到处是木料制品,房屋、畜圈、篱笆墙、高高的晒架,全部都是由木料制作而成,彰显出一种乡土、古朴的风貌,这也充分说明看牦牛村周边森林比较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院子里的晒架是传统纳西族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充分展现了纳西族先民的聪明与智慧。每当收获的季节,从田地里收获的玉米、荞子、燕麦等农作物,运回家后往晒架上一挂,就实现了收储,既不占用自家的场地,又可以通风透气,不用担心日晒雨淋而发生霉变。省工又省时,等到食用时,从晒架上取下粮食舂一舂和磨一下便可食用,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木楞房因其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取材方便等原因成为山区群众居住的首选。木楞房是一种以木材为主要建造材料,通过檩条两头凹槽对接,建成大概近两米高的围栏,然后在房顶盖上木板或瓦,至今,看牦牛村仍然保存着黄板木楞房。

木楞房高约在2.8米、宽约5米,长约12米,是当地群众的居住用房,是人们吃饭、休息、祭祀、娱乐的主要场所。里面的陈设也比较简单,除一点生活用具外,没什么过多的家具,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区群众一直以来生活都很艰辛。木楞房一般为三间,其中两间的主体功能相当于厨房和餐厅,另一间为卧室或储物间,而畜圈则在人居住木楞房的对面,粮食存放则在侧边的木楞房内。

看牦牛村的纳西族木楞房一般分为内外两层,在木楞房的最外侧,有一扇木门,门槛很高。据了解,木楞房的高门槛有驱邪免灾、恶事远离的深意。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起到防止家畜随意进入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屋内的东西不被动物偷食和破坏。从外层的门进去以后,中间有一段走廊,走廊宽约1.5米,除可以方便人进出以外,还可以存放一些生活用品,同时也具备隔寒保暖的功效。走廊的另一边,又有一道木门直通木楞房内,门槛的高度宽度规模与第一道相似。据村里的人介绍说,早期木楞房走廊两头各自有门与外界相通,便于人们遇到敌人或猛兽来袭危险时可以从两边安全逃离,木楞房顶上也还留着逃离孔和弓弩的射击孔,情况危急时,亦可从木楞房的房顶逃离。

从门槛进来就是木楞房建筑的主体部分,是人们生活起居的重要地点,也是会客、祈祷的地方,火塘也就位于屋子的东部靠中间的位置,火塘之上,一个简易的三脚锅圈架在上面,几块砖简单拼设,就形成了一个火塘,由于看牦牛村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火塘成了山区群众驱寒保暖的一个重要地方,一家人的生活就围绕火塘展开,火塘便承载起了山区居民的一切,成为了山民生活的依靠。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照上木楞房,火塘里的火种便被点燃,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锅圈上的锣锅煮上了饭,一边做饭,一边在锅圈下煨起了茶,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一边饮茶一边吃饭。在此时,一家之主也就安排了家人当天的事务。当人们完成一天的劳作,再次回到火塘边时,已经是日落时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聊天,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伴随着丝丝火苗,驱散了严寒,吃过晚饭,夜深人静之时,一家人又围坐在火塘边,席地而卧,火塘又伴随人们度过了寒冷的一夜。

如果家里来客人或家中有重大事情发生,火塘便成为了接待和议事的重要场合。家中的长者、老人坐在火塘东边的位置,面朝门口的一端,主人紧挨着老人和长者,坐在老人和长者左手一侧,客人在主人旁边,妇女坐在客人对面。在休息之余,人们会围坐在火塘边,向客人敬酒,宾主畅饮着自制的水酒,对唱上一段民间小调,以示对客人的欢迎。唱调子时由长者和老人起头,妇女们应唱,下面的人和着节拍跟唱,所有在场的人都参与,形成一个快乐而融洽的场面。唱到尽兴时,宾主还在火塘边奏起笙歌,宾主一同踏着节拍,跳起欢乐的锅庄和即兴的舞蹈。

火塘在家中的位置是神圣不可冒犯的,任何人不能跨过火塘,如果有人不小心从上面跨过去,就会被视为对灶神的极大不敬,主人家会很不高兴的。同时,火塘里的火一般是不允许熄灭的,如果不小心熄灭,则被认为不吉利。

火塘上边东方的墙上,搭着一个神龛,神龛上放着一点简单的祭品,供奉着两张由红绿相间的斑点构成的形似太阳的图案,当地村民称之为太阳神(灶神),灶祉,也是家里唯一的神,一般家庭的灶神贴两个,意为有两代在此生活,如果有三个或四个,则表示三代或四代同堂。灶神下面的飘絮则代表祈福避祸、大吉大利、阖家美满之意。灶神崇拜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仰、对太阳的虔诚敬畏和对火的依赖。

纺织工艺与民族服装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看牦牛村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他们自己纺线,自己织布,白天家里人全部下地干活,晚上或闲暇时分,妇女们开始纺线织布,他们的衣料是用火草与麻线掺在一起纺织成的火草麻布衣,火草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叶片背面上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纤维,每年七八月间可采收,采聚来后把纤维撕下,一点点捻成线,而麻则是永胜县山区比较常见的一种一年生种植植物,其茎秆上的皮既是麻,采下后搓成线就是麻线,火草麻布衣为植物纤维制成,经久耐磨,干爽透气,隔寒保暖功效明显。

线纺好后,妇女们开始上织布机,用自纺的火草麻布线布成经线,分成两组,用脚踩踏织布机带动两组经线的上下翻动,纬线则随梭子穿行在分开的两组经线之间,纬线每穿过一次,都用滑槽压实,经过反复的制作,就织成了布匹。编织一匹布料,需要妇女眼、耳、手、脚的协调配合,是一项劳作强度很大的工作,这其中就包含了妇女们许多辛勤劳作。

在服饰文化上,看牦牛村的妇女根据自己的体型和喜好,在保留了火草麻布衣服民族传统的要素外,制作出适合自己的着装,形成了特有的服饰特点。一般情况下,看牦牛村的妇女戴百褶帽,穿蓝白相间的衣裙,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着装要求。在这其中,她们的衣服特征为,女人花套头,套头式样有七八种之多,亦可着帽,帽子形式也分多种,花套头上有一些小珠子,珠子有红、黄、绿、白四种颜色,珠上有小孔,小孔则代表着看牦牛村祖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妇女们上身着对襟上衣,花色和式样可以自己选定,肩上各有带絮披肩,可视着装加以搭配,下身为百褶筒裙,中间系一腰带,腰带花色亦可自己选定,最古老的腰带全部用贝壳连成。妇女们着装比较繁琐,往往需要几名妇女相互帮助才能完成。一旦妇女们都着了民族的盛装,显现出的是一派花枝招展的景象,尽显出一种别样的风姿。

相比之下,看牦牛村的男人服饰则要古朴庄重得多,男子头上戴一顶毡帽或打一头套,颜色大多为黑青色。火草麻布衣之上只有一些蓝褐色的小条纹,衣服式样为对襟式长袍,长袍内衣服的领子偶尔也有其他颜色的搭配,下套一条筒裤,背披一张羊皮褂,长袍袖口离手指约20厘米,长袍离地约15厘米,这样十分便于劳动。

在他们的日常装束中,看牦牛村的男女老少都背一个火草麻布制成的挎包,挎包五颜六色一条背带系在包的两头,挎包底部边上有一点简单飘絮,挎包是村民最 常用的东西,是外出劳作的储物袋,水、食物、常用的工具都在里边,外出时背上挎包,一天的生活用品全部解决,方便又耐用,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备品。

除火草麻布衣外,看牦牛村还有一种比较常见、就地取材的衣服就是羊皮,羊杀了以后,把整张皮扒下来,晒干后反复搓揉,制成褂子,既牢实又防寒保暖,白天穿上它可以下地干活,肩挑背拿时防磨,晚上休息的时候还可以当被子,起到一物两用的作用。羊皮褂是看牦牛村男女老少都穿的衣服,而在妇女们系羊皮褂的肩部周围,有一个圆环壁,则代表女性的神圣和威严,充分展示了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威望和地位。

民间小调与舞蹈
纳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四百多年的悠长岁月中,看牦牛村的村民除了具备纳西族能歌善舞的特性,还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歌舞小调、民间乐器,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看牦牛村的小调有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劳作过程中,根据当时的情景来选唱不同的腔调,如放牧时唱《放牧调》,其韵律绵长,音调高亢,穿透力强;砍柴劈柴时唱《砍柴调》音律低沉而雄厚,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婚庆的调子,音韵柔和优美,丧葬的哀伤而凄凉。具体的场合,只能固定唱一种曲调曲谱,否则被认为不礼貌或不懂规矩。调子的表演形式分多种,有个人演唱、对唱、集体演唱,俗称唱调子和对调子,对调子可以男女对唱,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一问一答之间,男女双方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了解,起到了情歌的作用。女人与女人之间对唱,多为生产生活中的互相问候。在休息时,家里的火塘边也是娱乐的好场所,畅饮着酒水,来一段《火塘调》、《来福调》全家老少齐参与,以享生活的乐趣,打发多余的时光,一天的辛劳也随之消散。

在放牧之时,空寂的山林没有同伴,放牧的人会随手摘下一片树叶,通过吹奏一片小小的树叶,一首首委婉动听的曲子就飘荡在山林里,来传递一种信息,在山林里的人也就知道对方的位置,是否安全,也避免了所放牧的牛羊相互混杂。

除此之外,看牦牛村的民族乐器还有自制的笛子和葫芦笙,笛子的音调凄厉而短促,而葫芦笙绵长而悠扬,二者相得益彰,都用于民族舞蹈打跳之中,伴随着笛子和葫芦笙的曲调,人们踏着欢快的节拍,打起了跳,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节日,欢快的场面和寂寞的夜晚。

打跳是少数民族固有的文艺形式之一,人们用打跳这种舞蹈形式欢迎贵宾,沟通感情。村中有事发生,婚丧嫁娶、节日和盛大场面,打跳就欢庆娱乐的最好庆典。夜里,人们燃起篝火,全村人围着篝火,男女老少齐上阵,无拘无束地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直跳到夜阑人寂,依然意犹未尽,舞意正浓。看牦牛村的打跳有六七种之多,也是山区群众最主要的娱乐和交流方式,是山区群众热情好客、团结友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自然崇拜和祭祀
看牦牛村是一个纳西族村,其风俗、信仰、宗教与丽江的纳西文化一脉传承,看牦牛村的村民也有着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祈福避祸、礼拜家神的祭祀活动。

在看牦牛村纳西族村民的宗教信仰中,他们信奉天、地、人、神、鬼。天是万物的主宰,一切生命轮回皆由天定,因此,每年重要的日子,都要进行祭天地活动,祭天地活动有村里德高望重的东巴主持,村里现有两名东巴,一名81岁,一名73岁。村里的祭祀祈福仪式,一般都由他们二人主持主祭。

祭祀开始后,东巴手持宝剑,口中唱动经文,载歌载舞,上下翻动,左右腾挪,一般来说,一段祭天地活动要进行半小时左右。经文的颂调是固定统一的,经文也是特定的,仪式上经文长颂当歌,其文大意是说,天地大神,庇佑万物生灵,在大神的保佑下,一切生命,才有了勃勃生机,也请天地大神,保护人们风调雨顺,全村安泰,子孙安康......

除祭拜天地以外,看牦牛村的宗教信仰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有神灵,山有山神,水有龙神,火有灶神,人是肉体和灵魂的综合体。在起房造屋时,要拜山神;人饮接水灌溉时,要请龙神;遇到天灾人祸,家运不顺,家宅不宁,还要请东巴来祈禳辟邪,消灾祈福。其仪式形式和祭天差不多,所用法器却改用了铃,唱词的大意为:人生幸福安康,农业兴旺发达,一生幸福吉祥,山好水好人好,世代发达吉祥,祖祖辈辈相传,世世代代兴旺。

虽然看牦牛村的村民信仰多神,但许多神却是无影无形的,不需要进行供奉,也无庙宇神舍。但在看牦牛村民家里,却都供奉太阳神(灶神),灶神在家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一日三餐都要进行祭拜,重大节日和特殊日子,更要顶礼膜拜。平日里,家中早上的第一杯茶,晚上的第一杯酒,首先都要敬献灶神。太阳神(灶神)的图案也比较简单,只有一点红蓝相间的图案,形式太阳,画在一块白布之上,从这一点上看,看牦牛村的村民有原始的图腾崇拜现象。

婚丧嫁娶、起房造层、乔迁新居,是祭祀活动开展的主要活动场所,每家在进行上述活动时,就会请东巴到家中进行祈福和主持祭祀大礼,祈求清吉平安,活动仪式异常的纷繁芜杂。

民俗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看牦牛村的纳西族民俗文化,是古代纳西族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纳西文化最古朴、最传统的一部分,它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因此,看牦牛村的纳西族民风民情可以认为是纳西先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研究纳西族民俗文化、民俗风情的活化石,对研究古代纳西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使看牦牛村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弘扬和保护,发展山区经济,松坪乡把看牦牛村列为首批美丽乡村,加以打造升级。2014年,看牦牛村被列为丽江市纳西族传统村落,把村中119户木楞房确定为山地纳西族传统民居,其中的井干式建筑、栗木粮架杆、贮藏室和厩房确定为丽江近现代山地纳西族民居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典范性建筑,加予划线保护。

原来的老木楞房通过翻盖、加固、维修这样的这样的方式注重保护原有的建筑风格与风貌。同时,在脱贫攻坚中,松坪乡党委、政府投资了600多万元,修了12公里的输变电线路;投资了200多万元,修了26公里的通村公路,并加予硬化;投资了50多万元,进行水利设施建设;投资了近70万元,对看牦牛村的村容村貌进行改造,修建了民俗文化活动中心一所,让看牦牛这一传统村落旧貌焕新颜。

同时,乡党委、政府从文化产业入手,培育文化品牌,培养民间歌手,挖掘民间艺人,把民歌、民间乐器、纺织工艺列入文化保护名录,积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目前,相关的民俗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题后
松坪乡看牦牛村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笔者只能从几个文化现象入手,简单的进行访谈和介绍,以飨读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中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民族方面的学术问题,留给专家学者们去研究考证。

由于笔者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许多民俗文化现象只能发现,而不能进行诠释,所见所闻,只是管中窥豹,见其一斑,因此,仅作一家之言,难免挂一漏万,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点赞 1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魔兽世界幻化牦牛坐骑在哪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