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是自晋代至清朝经过多次从中原南迁而来的望族,他们从中原带来并保留了北方汉民族的传统文化,闽粤赣山区多山地少可耕地,天气潮湿闷热,南北气候迥异,客家人到广东后,与土著居民的交流过程,对客家人强化宗族的整体性和族群凝聚力方面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上砂人民居住在客家地区的特殊环境,其民俗文化具有其浓郁的客家色彩,但又由于上砂特定的宗族特征,其民俗文化又有其独特之处。
在饮食习惯上砂及其周边人吃擂茶(咸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食法,就是把茶叶放在牙钵里,加花生、芝麻擂碎成浆,加盐冲开水,泡以炒菜,讲究一点还加虾米、绿豆、红豆、眉豆等佐料,加上炮米或者米饭,十分美味可口,这种食品还具有消滞、化气开胃健脾的作用,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食品。在上砂客人进门,多用这种食品迎接招待客人。上砂人这种饮食习惯不论移居到那里都将它带过去,现在有些侨居外国,像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的上砂人在当地也吃擂茶。
过去,上砂人的居住,基本体现着客家人的传统建筑形式。建筑形式上在一个中轴上为基点加以发展,其形式有上三下三(即上三间、中间为正厅,下三间中间为下厅,并以天井及廊间过度),发展下去有上五、下五,再发展就有两边横屋相辅。这些都是配合中轴的位置发展出对称的形式,这种体现“宫殿式遗风”以及中原大家风范的客家传统建筑,正厅又称龙厅为祖堂,一般都用来敬奉历代祖先神主,用于节日或红白喜事祀拜祖先。解放以后,特别是近三十多年,建筑形式有相当大的改变,现代建筑都以楼房为主,最有代表性的是活动的华岳楼和新东的集禄庄园,很有现代建筑的气派。
上砂人十份崇拜祖先,上砂自庄森公十八世裔孙诏公开基伊始已有七百余年,传至现在已有三十一代,繁衍裔孙十六万人,共祖同宗一脉相承。族人谨记慎终思远,报本思源,敬宗睦族,秉承祖训,尊崇礼教。希望祖宗台光永耀,世泽长绵。因而上砂人民不论信仰如何,首先是崇拜祖先,外迁历史较长的在香港、台湾的九郎公的裔孙还建宗祠,以敬先祖。
上砂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信神,上砂范围内建有帝爷宫数十间之多,此外还有观音庙、社官爷、伯公庙等神坛社庙,近二、三十年大多数庙宇都进行了重修重建。
所谓孝道“是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是尽心孝养父母的德行”。孝道的基本内容是尊老、养老、爱老和送老,不外乎是“敬爱父母,返思祖先”。上砂人把孝顺父母作为为人之道,天伦之德,一些不孝顺父母的人被人看不起,甚至遭人唾骂。这就是一向所提倡的勤耕勤读,光宗耀祖。上砂人这种孝道观念,转化为感恩社会,感恩家乡,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上砂有不少人出外打工后成了企业家、商业家,生活改善了,除了报答父母,就是回报家乡,捐资办学、修桥修路,慷慨解囊,在这方面,比四邻八方都要做得好,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