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逢丁酉,节届端阳。
龙舟竞渡,粽艾飘香。
沅澧后辈,敬吊屈子。
一提到端午节,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便是纪念屈原和咸甜粽子的争论。但是,这一个拥有2500余年历史的节日,不仅仅蕴涵了屈原和粽子,更是承载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那么,端午节我们做什么呢?
来看一看诸暨市各地如何花式迎端午,
在这浓浓的民俗风情里,
从中感受民俗节日承载着的文化传承与关爱。
端午节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
端午节吃粽子是最基本的标配,非遗专家称,端午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送“安康”,流传吃粽子是为了祭奠伟大诗人屈原。
商贸城建管委、暨阳街道、陶朱街道、浣东街道、大唐、陈宅、直埠、璜山、江藻、王家井、牌头、马剑、东和乡等地都开展了包粽子活动。折粽叶、装糯米、放馅料、扎绳……枕头粽、三角粽、小脚粽,小小的粽子形状,考验了传统手艺。
粽叶飘香,情暖端午,次坞、阮市、安华、应店街等地都不约而同分别开展了包粽子比赛,现场氛围活跃,平时忙碌于工作的人们回到家乡,在节日中参加趣味性的比赛,将端午文化以游戏的方式展现出来,竞赛与娱乐相结合,大大拉近了大家之间的距离。
除了最经典的粽子,端午节炸麦花也是诸暨民间的传统习俗。
麦花,又叫巧果。充满乡土气息却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做法也很简单。在面粉里加糖,揉成条状,再把条状面粉做成一朵朵花一样的形状,入锅翻炸,等到色泽转黄以后,便可以捞起享用了。店口、草塔、马剑、同山等地都纷纷相聚炸麦花庆端午,妇女们娴熟的技艺,孩子们充满活力而又生涩的制作手法……端午的回忆,注定少不了这份浓浓的烟火香气。
为寻回传统的节日味道,诸暨市烟草专卖局等单位开展了绿豆糕DIY活动。
绿豆糕当然也是端午的一大特色,那么端午为什么要做绿豆糕呢?根据中医理论对二十四节气的分析,端午节是阳气最盛的时节,气温渐高,人们易躁易忧虑,而绿豆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的疗效,能够有效的化解阳气过盛及忧郁情绪。再加之“糕”和“高”同音,有积极向上飞黄腾达的寓意,与端午节的粽子连一起又有“高中”的寓意,对于准备赶考的学子来说又是一个的美好祝愿。因此在端午节吃绿豆糕就这样被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五泄镇、浬浦镇、安华镇在端午节期间开展了排舞、腰鼓、戏曲等文艺汇演,还组织了“诵经典忆屈原”活动,节日氛围相当浓厚。
赛龙舟、佩香囊、挂菖蒲……都是端午节的特色。淡淡粽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端午节的传统,也能感受到人们文明过节的社会风尚,感受到浓浓的社会关爱与温暖。
端午前夕,我市各镇乡街道敬老院、老年协会、福利院、困境儿童家里,以及精神阵地文化礼堂等地,活跃着很多热心的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他们把慰问和爱送给最需要陪伴的老人和小孩,他们用公益行动,让这个端午变得“老少乐”。
以关爱残障弱势群体为重点,残联组织人员下乡评残,上门为残疾人做残疾鉴定,在节日中提供服务与帮助,送上温暖和慰问。
枫桥大妈在梅苑村文化礼堂开展了“爱在端午”的关爱活动,10多个枫桥大妈自掏腰包买了面粉和肉,为梅苑村敬老院的老年人送上了热气腾腾的馒头。
应店街派出所社区民警王乾光带着两名社区协警来到三应村老党员的家中,帮其清除屋前屋后的垃圾和杂草,并与老党员亲切交谈。
越民生义工焕新乐园活动顺利完成了对马剑3位困境儿童的环境改造,她们都有了焕然一新的房间。义工还为孩子们送上凉席与电扇,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做中餐。
热心的慰问团到街亭镇敬老院为老人们送上精彩的演出。
审计局、人社局、卫计局、邮政局等单位也都纷纷组织端午节关爱活动。
几千年来端午节一脉相承,
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
同时也在与孩子们的教育和欢度中,
潜移默化地传承。
教育系统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孩子们了解端午习俗,充分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
山下湖镇为了欢度端午节,培养幼儿积极向上、活泼进取、富有爱心的人生态度,通过幼儿与家长的共同参与,合力传递爱的氛围,感受生命的律动。
赵家镇由镇关工委老同志带小朋友参观榧王村香榧博物馆,随后村妇女志愿者教学生裹粽子、编彩蛋、制麻花等一系列活动,现场气氛活跃。
端午节,同时也是我们中华儿女深深维系感情的节日。对于远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如何过端午的形式已不再重要,只希望在端午节能吃上几只飘香四溢的粽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了,世界各地的诸暨华侨们,通过诸暨华侨微信群,纷纷献上了对诸暨的祝福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