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有哪些节日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
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
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回族人以汉语作为本民族的语言,并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使用汉文。
回族民间歌曲“花儿”在甘肃、宁夏和青海一带广为流传,其中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莲花乡每年六月初一至初六的“花儿”盛会规模最大。
回族人的习俗
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
客人来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
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
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
有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
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
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
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丧葬食俗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区别。
有的地方办丧事三天不动烟火,由附近的亲戚邻居送食,禁止请客,三天后方进行纪念活动。
婚俗结婚筵席一般都要8―12道菜,忌讳单数,象征新婚夫妇永远成双成对。
甘肃地区的新婚夫妇生头胎,男方要携带礼物去女方父母家及至亲家报信,10天内岳母要携红糖、米等营养品和小孩穿的衣物来看“小月子”。
男方家要设宴款待来客。
回族的饮食文化
回族有个良好的习惯,就是客人来后,先倒茶,定干果碟子。
一般都定五六个碟子,多者十几个,如葵花籽、花生、水果糖、枣子、核桃、苹果等,再加一把撒子。
边喝、边吃、边聊天。
等饭做好时,再正式吃饭。
回族让客人时,一般说请“口到”,客人开始吃时要先用右手拿起食品或饮料,念一声“太斯米”,然后才吃。
这些都是回族在饮食上的习惯,且稳定性很强,多少年来也未改变。
回族风味饮食有:手抓羊肉、烩羊杂碎、涮羊肉、盖碗茶(三炮台)等等。
回族的民族节日
欢庆开斋节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除此之外,还有小的节日和纪念日,如法图麦节、登霄节、阿舒拉节等。
开斋节:也叫肉孜节,阿拉伯语为尔代?菲土尔,尔代意为节日,菲土尔意为开斋。
又称大开斋。
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
当月,望见新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9月封斋到10月初二或初三夜晚,望见月即开斋,是日即为开斋节。
斋月期间,每日晚和开斋日清晨凡回族穆斯林均应到清真寺沐浴净身,做礼拜。
开斋日礼完尔代下殿后,互相攥手以示祝贺。
这天,回族家家户户都要煎油香,馈赠亲友和邻居。
回族很重视开斋节,一般都要尽量参加节日聚礼。
家长还要带领成年孩子一起礼拜,是为最佳。
故此,赤峰市和乌兰察布盟地区有“十里赶主麻、百里赶尔代”和“千里赶尔代”的说法。
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牺牲节、忠孝节、小开斋。
时在希吉来即伊斯兰历12月10日。
是日,各清真寺挂彩旗、张贴标语,装饰一新。
晨,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新衣白帽,聚会清真寺,阿訇带领穆斯林面向麦加举行会礼,俗称礼尔代。
回族穆斯林十分重视这一节日,有“千里赶尔代”之称。
节日期间,穆斯林家庭还要煎油香,宰牲。
宰牲时要予以选择,不宰羊羔、牛犊、骆驼羔;不宰器官不全的羊、牛,讲究全、美。
所宰的肉自家留三分之一,送给亲友们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一出散给生活困难的穆斯林。
呼和浩特市的回族穆斯林届时还要举行摔跤、武术表演等娱乐活动,并由阿訇率领游坟,以悼念亡者。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冒路德节,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
相传穆罕默德(约570一632年)诞辰和逝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穆斯林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圣人(创始人)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在他诞辰和逝世的这天举行集会。
以后,逐渐成为伊斯兰教的节日。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