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俄军来说,近期的前线战局一路吃紧。乌军在哈尔科夫一线的凌厉攻势虽然没有给俄方带来重大减员,但俄军的士气还是在一路撤退中大受打击。此前,俄军四分之一的前线部队已经因长期连续作战,被调回后方休整。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相对被动已经很明显。兵力相对较少、又缺少休整与补给的俄军呈现出局部的士气涣散。
不过,俄军的士气可能也正随着战线的稳定而不断稳固。以瓦格纳集团和车臣特种兵为核心的精锐轻步兵还在继续攻势。在乌克兰战场的南线,俄军在赫尔松等地又接连与进攻的乌军战斗群缠斗。俄罗斯国防部称“打退了乌军六个战斗群”,尤其重创了乌军128旅。
(对俄乌两军来说,几个月的缠斗让他们筋疲力尽)
但对外界来说,这种俄军顶住乌军单方向猛攻并重创对方的战报有点眼熟。就在一个月前,俄军在哈尔科夫一线溃退前也有类似的战果。一些分析人士就开始怀疑,乌军是否在新一轮反攻中,再次使出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计策。
之后很快,来自俄罗斯媒体的消息就证明这种判断符合事实。俄方官员表示,乌军在赫尔松东北的扎波罗热地区调集了“来自30多国的大量雇佣兵”。当地很快就遭遇俄军导弹打击。虽然此后的人员部署、装备安排尚不明朗,但这种人员调动也在提醒俄方,乌方有可能像此前突击哈尔科夫之战一样,来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然而,俄军此前的教训是深刻的。俄方似乎被乌方的政治战意图彻底吸引,在赫尔松一带集结了大量兵力,与同样集结重兵、不惜死伤的乌军展开了激战。俄国防部也不断对外发布俄军在赫尔松战场取得的战果。
(乌军128旅官兵,图中人员不少已经阵亡)
有分析认为,这场近乎于绞肉机的大战,也有可能是北约与乌军声东击西的一种战略欺骗。乌军损失虽大,但其可以消耗的总兵力也多,相对于俄军束手束脚,乌军60万的人力足够消耗,这使得南线乌军吸引了俄军火力,导致俄军不得不抽调人手,北线乌军就可以趁战线空虚时,以哈尔科夫地区作为突破口,一举趁虚而入。
当然,如果按媒体和战场上搜集来的一些信息来看,乌军发动连续突击的概率可能不高。乌军固然在这次持续近一个月的攻势里夺取了一些俄军布防空虚的前线地带。但乌军在夺取俄军布防的重要据点,如利曼等地时仍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包括人力和物资损失等。加上乌军此前在赫尔松的持续强攻也损失较大,这意味着乌方需要花费时间重整部队。
(俄军的损失比起乌军的较为明显)
就从近期乌军在赫尔松一线的攻击来看,乌军的锐气已经不如此前。虽然乌军在赫尔松一带撕开一点口子,在付出相当代价后终于建立了阵地,但他们也缺少继续稳固战线的力量。
面对俄军后撤布设的新防线。乌军并未追击,只是沿新战线与俄方展开火炮对射,这个固守待援的信号,意味着在此地的乌军攻势可能就到此为止了。但是,乌军在赫尔松的攻势却起到了类似哈尔科夫战役之前那些佯攻的效果,吸引了俄军更多部队投入到这个方向。但是从俄罗斯占领的扎波罗热州“政府”的消息来看,乌军与30多国雇佣兵组成的联军,显然把扎波罗热州当成了新的主攻方向。
(俄军的动员部队大多为预备役人员,稍加训练即具备战斗力)
也就是说,乌军现在可用的作战部队除了本国人员,以“雇佣兵”身份为掩护加入乌军的欧美部队也是其攻击力量的关键一环。不同于战事之初许多欧美业余雇佣兵来乌克兰拍短视频,目前前往乌克兰的雇佣兵大多是职业军人,他们能熟练操作欧美“援助”乌克兰的各种装备,有较高的战术素养。在俄乌两军都陷于苦战的泥潭时,这样一支生力军就有了改变战场平衡的机会。随着乌军在战争初期开始整训的部队逐渐形成战斗力,俄军为重新夺取战争的主动权,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最关键的是,乌军以同样的声东击西计策再次骗过俄军,这让外界对俄军的前线指挥能力产生了怀疑。
当然,放眼国际局势,乌军的战略反攻可能仍是一场掐准时间而展开的政治战。毕竟,欧洲各国中最支持乌克兰的首脑,即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已经下台,新首相特拉斯的正在因经济危机而焦头烂额。主张军援乌克兰的美国拜登政府,很快就要面对中期选举的考验,并大有可能沦为跛脚鸭。而在欧盟占据主导地位的德国,已经否决了对乌克兰军援加码的计划。在外援即将耗尽,千亿美元外债难以偿还之际,或许留给乌克兰发动进攻的时间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