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复仇果然来了,并且比想象的快很多。10月10日起,俄方的袭击就没断过。
11日早晨,防空警报响彻乌克兰全境。扎波罗热在早间遭袭,发生至少16次爆炸,市内部分地区发生火灾和停电。
11日上午,敖德萨州、基辅州、文尼察州等多地发生爆炸。
此外,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日报道,俄罗斯的导弹很有可能在飞往利沃夫、捷尔诺波尔和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方向的路上。
这一天一夜,乌克兰土地,预计都将遭受来自俄罗斯的导弹袭击。
俄罗斯这么做的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这么做是否足够理智还值得商榷。换句话说,俄罗斯这么做很有可能遭到来自西方的更高烈度的“围殴”。
普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用两个理由为自己的袭击“辩解”。
理由一:袭击乌克兰,本就是俄特别军事行动的一部分。
俄方向乌克兰等地发射导弹后,当即就表了态。据英国天空新闻网10月报道,克里姆林宫称,针对基辅的打击是“特别军事行动的一部分”。
“这么做是有充分理由的,我们早就该这么做”,俄方的逻辑就是如此。
理由二:乌克兰的行为迫使我们进入新的行动阶段。
俄罗斯将导弹投降乌克兰土地上后,西方发起了舆论战称,“俄方此举直接改变了战争性质”。
例如,法国总统马克龙认为,“俄方对这些地区平民的袭击”意味着俄乌间这场战争的性质发生“深刻变化”。
然而俄罗斯却认为,战争性质早在“北溪”泄漏和克里米亚大桥受损时就改变了。
俄军在克里米亚大桥爆炸后对乌克兰能源、军事和通信设施的大规模打击,只能说是“标志着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进入新阶段”。
除此之外,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防和安全委员会主席邦达列夫还警告说,“俄军在新阶段中将会采取更加果断的行动”。
作为旁观者来讲,俄乌双方走到如此激烈对抗的一步,绝不是一方的过错。所以讨论是谁的行为改变了“战争性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俄乌双方很可能采取更多形式、更大范围、更高烈度的打法。
战争似乎在走向失控,但绝不能走向失控。为此,俄罗斯和西方各自有了新动向,值得我们关注。
西方动向:召开会议,商讨方案。袭击发生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第一时间找到了自己的“靠山”。
据参考网11日报道,袭击发生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他已与美国总统拜登、德国朔尔茨、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特拉斯等多位领导人通了电话。
美国白宫、美国总统拜登、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朔尔茨、英国首相特拉斯纷纷给予回应,称“将会继续支持乌克兰,并给乌克兰提供急需的援助物”。
英国首相特拉斯还在11日举行的G7领导人会议上呼吁召开北约领导人紧急会议,与会者将讨论俄罗斯打击乌克兰目标的后果,泽连斯基也会出席。
不难想象,西方阵营接下来的动作。一是继续给乌克兰提供援助;二是对俄罗斯实行更严厉的制裁;三是命令乌方加大反攻力度,并反击俄方的导弹袭击。
用制裁打击俄罗斯,使其不能再对乌克兰发起类似的袭击,就是西方控制态势的总体战略。
俄方动向:严厉警告,谈判为上。向乌克兰发射导弹后,俄罗斯对西方阵营发出了两个意味深长的警告。
一是警告乌克兰不要“不知好歹”。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日报道称,俄军采用高精度武器打击乌克兰基础设施,虽然规模大,但仍是示威性的。
俄方这次的袭击只是想告诉基辅,如果乌克兰继续破坏俄控制区的设施,俄将会乌方各决策中心发射导弹。
二是警告西方国家不要“多管闲事”。
同样是11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表示,“由于西方越来越多的干涉,俄罗斯将被迫采取反制措施,我们先把话说在前头。”
希望把乌克兰打怂,用警告威慑西方国家减少干预,以促进谈判的顺利进行。这就是俄方控制态势的思路。但按照西方已经要开会“处置”俄罗斯的形势来看,俄罗斯的警告并不会起到太大作用。
因此,战争态势的控制并不会那么容易。俄罗斯或乌克兰,两者中的一个必将遭受更强的“剧痛”,态势才会冷却。
总之,还是希望各方都用理智的方式来“交流”,避免战况升级,早日恢复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