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全文翻译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翻译注释

2024-11-09 10:39 文化知识

《触龙说赵太后》是一篇古代历史文献,记录了赵太后在壮年时的智勇和深思熟虑的个性。这篇文献描绘了赵太后在政治上的才智和决断力,以及对整个国家的高瞻远瞩。翻译这篇文献不仅是对历史的重要记载的再现,更是一次探寻古代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契机。通过这篇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社会风貌以及女性在政治中的地位。这篇文献的译文将为我们打开未知的历史之门,并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世界。

一:触龙说赵太后全文翻译

  《触龙说赵太后》选自西汉刘向所编著的《战国策》,是一篇说理及其透彻的文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原文

  赵太后 (1)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 (2)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 (3)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 (4)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 (5)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 (6)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 (7)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 (8)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 (9)之数,以卫王宫(10)。没死 (11)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 (12)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13)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 (14),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15)。’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 (16),至于赵之为赵 (17),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18)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 (19)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 (20)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高中语文《触龙说赵太后》翻译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 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地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自己原谅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的利益。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功劳,占有的象征国家权力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去世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因此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二: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翻译注释

出自《触龙说赵太后》,原文节选如下: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译文: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

三:触龙说赵太后读音

《战国策》中触龙说赵太后一事是真的吗?

撰文 | 赵九九 责编 | 黄悠

上回说到,《战国策》中的许多篇章所写的并不是历史事实,而是被“篡改”的历史教科书,主要是用来训练演说口才的。【《战国策》并不是史书?】

当然,《战国策》中有些故事也不全是“假”历史,也有一些是真实的记录。以前中学课本经常收录一篇《战国策》中的名篇,取名为《触龙说赵太后》,那么,这篇是不是真实的历史呢?

《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展现了这样一个历史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而赵太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且拒绝任何人进言。这时候老臣触龙站出来了,他因势利导,以柔克刚,先从身边的生活琐事谈起,不知不觉中,打消了太后的怒气,最终用爱他就要为他做出深远的考虑这一道理,说服了赵太后,使得长安君到齐国为人质,齐国这才派兵来救援,从而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秦攻赵,赵向齐求救,赵长安君到齐为人质,齐兵出,赵危机解除,这样一个自成系统的事件从逻辑上来说是完整的,如果单从文学上对其分析,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出破绽的。然而正是这种逻辑上的“胜利”,极易给人们造成这样的误导: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实际上,不是的,这也是一篇“假”历史。

首先,历史事件的对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如果涉及到多个人物,那么,这些人都会有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看法或记忆。历史事件也一样,如果涉及到诸多国家,那么,这些国家也都会有自己的记载,尤其是涉及到战争,《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史中记载最多、最真实的就是战争。《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司马迁《史记》在《赵世家》中,指出“赵太后新用事”应该是在“赵孝成王元年”,司马迁将其看作是信史,然而我们翻看《秦本纪》以及《田敬仲完世家》,就会发现,对应“赵孝成王元年”这一年,既无记载秦伐赵,也无记载齐救赵之事,而且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编年记》记载说这一年秦国正在攻打韩国,直到五年后才有秦赵长平之战。总之,从秦、赵、齐三国各自历史记载,以及整体历史逻辑上来说,可证《触龙说赵太后》是一部文学作品,而非历史事件。

其次,上文提到《战国策》中有一些篇目是改编的前代故事或者改编的其他国家的故事,那么这篇《触龙说赵太后》有没有可能也是改编自其它国家的故事呢?在《战国策·燕策》中的确有这样一篇极为相像的文章,那就是《陈翠合齐、燕》,只不过这篇文章是说为了合好燕齐两国,大臣说服太后,让燕国太后的儿子到齐国做人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

《触龙说赵太后》

《陈翠合齐、燕》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陈翠合齐、燕,将令燕王之弟为质于齐,燕王许诺。太后闻之大怒曰:“陈公不能为人之国,亦则已矣,焉有离人子母者,老妇欲得志焉。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翠欲见太后,王曰:“太后方怒子,子其待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陈翠曰:“无害也。”遂入见太后曰:“何臞(音qú,意为瘦)者也?”太后曰:“赖得先王雁鹜之余食,不宜臞。臞者,忧公子之且为质于齐也。”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陈翠曰:“人主之爱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何也?”对曰:“太后嫁女诸侯,奉以千金,赍地百里,以为人之终也。今王愿封公子,百官持职,群臣效忠,曰:‘公子无功,不当封。’今王之以公子为质也,且以为公子功而封之也。太后弗听,臣是以知人主之不爱丈夫子独甚也。且太后与王幸而在,故公子贵;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于布衣。故非及太后与王封公子,则公子终身不封矣。”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太后曰:“老妇不知长者之计。”乃命公子束车制衣为行具。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可以看出,两篇文章的套路是一样的,很可能有一篇是在另一篇基础上做的改编。《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到了《史记》中,司马迁又进一步对它做了改编,《战国策》中提到“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史记》则说“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又添加了“拔三城”,在《战国策》中有一篇《秦攻赵蔺、离石、祈拔》提到秦攻占赵的蔺、离石、祈拔三城,大概太史公以此乱入或者另有参考。

最后,逻辑上的对照。《触龙说赵太后》自身文本中的历史逻辑是无懈可击的,但如果真将其视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放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则漏洞百出,以此我们也可纠正这篇散文带来的历史性误导。从内容上来看,似乎《陈翠合齐、燕》这篇文更原始一些,结合当时的历史事实,陈翠合齐、燕,只是想使得齐、燕交好,而非因为外部有战争,逻辑上似乎也比《触龙说赵太后》更合理些。此外,“赵孝成王元年”,触龙说赵太后,而五年后,秦赵长平之战中,赵国一下子动员四十万士兵到了上党,赵国的家底可见一斑,五年前,绝不会是秦急攻之,赵国就岌岌可危了。

另外,明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清蔡元放点评)广采《左传》《国语》《史记》以及秦汉典籍二十多种,虽然在细节上有敷衍、润色的地方,但大要上则基本与事实相符,而该书在提到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之事的时候,居然未采用《触龙说赵太后》这一著名的文本,大概他也觉得这段说辞不够合乎情理吧,于是关于这段历史,该书又推演出这样一段文字:

(秦)命王翦为大将,伐赵,拔三城。是时赵惠文王方薨,太子丹立,是为孝成王。孝成王年少,惠文太后用事,闻秦兵深入,甚惧。时蔺相如病笃告老,虞卿代为相国。使大将廉颇帅师御敌,相持不决。虞卿言于惠文太后曰:’事急矣!臣请奉长安君为质于齐以求救。’太后许之。原来惠文王之太后,乃齐湣王之女。其年齐襄王新薨,太子建即位,年亦少,君王后太史氏用事。两太后姑嫂之亲,亲情和睦,长安君又是惠文太后最爱之少子,往质于齐,君王后如何不动心?于是即命田单为大将,发兵十万,前来救赵。

该书认为赵太后是齐湣王的女儿,而这时候齐国也是政权交替,齐湣王的儿媳妇主政,两太后姑嫂之亲,亲情和睦,赵太后很放心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并没有什么舍不得,也未有大臣强谏之事。当然,《东周列国志》毕竟是一部小说,但从某方面来说,小说最注重逻辑,它的选择,文本的生成,也更符合逻辑。《东周列国志》虽然从内容上来说,不一定是事实,但从逻辑上一和《触龙说赵太后》比较,就显现出《东周列国志》对这件事的描述更为合理。

《触龙说赵太后》虽然只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不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但类似的文学作品,实际上又都存有文史互证的价值。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善为史者”“能于(小说)非事实中觅出实事。例如《水浒传》中‘鲁智深醉打山门’,固非事实也,然元、明间犯罪之人得一度牒即可以借佛门作逋逃薮,此却为一事实。《儒林外史》中‘胡屠户奉承新举人女婿’,固非事实也,然明、清间乡曲之人一登科第,便成为社会上特别阶级,此却为一事实。此类事实,往往在他书中不能得,而于小说中得知”。《触龙说赵太后》这部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虽然整个事件未必为真,但各个国家之间派人质为真,“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王宫卫士穿黑衣为真,等等。所以我们读《战国策》,既不可做出历史倾向性的误读,也不应忽视文本中含有的历史价值。

欢迎读者朋友转发分享

媒体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

《课堂内外》主创团队

主持人徐德琳

责编黄悠

美编李煜

投稿、

点赞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邪帝校园行全文阅读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全文翻译

百家姓:百家姓全文

麻衣神相全文白话文卷二

天才高手txt下载全文

风流小仙医小说全文阅读无弹窗

《桃花源记》原文翻译赏析

君子报恩2全文免费阅读

挑灯看剑录免费阅读_挑灯看剑录全文阅读百度云

人格裂变的姑娘txt全文阅读

教育动态信息:山雨课文原文

教育动态信息:蟋蟀的住宅课文原文

教育动态信息:晏子使楚课文原文

教育动态信息:羚羊木雕原文及赏析

教育动态信息: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教育动态信息:人教版锡林郭勒大草原课文原文

海军贵公子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萧皇后全文免费

工伤保险条例2013全文

冷总裁的女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