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是哪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权分裂,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生活水平极其低下。在这样的背景下,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人物,他们不畏强权,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就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就是谢玄。谢玄玄出生于公元386年,祖籍是江西永新县,他的父亲谢奕是东晋时期的名将,曾经率领军队击败过苻坚,立下赫赫战功。
东晋,感觉这个朝代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不太高,很少被人提起,但是这个朝代存在历史时间比西晋还长,有100多年的历史,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东晋的历史。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哈哈,这个名字,是不是很耳熟呢?),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由于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历经100多年,总共经历了11位皇帝,那么是哪11位皇帝呢?
1、晋元帝司马睿:在位时间318年—322年,东晋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琊武王司马伷之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2、晋明帝司马绍:在位时间322年—325年,东晋第二位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长子,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异母兄。
3、晋成帝司马衍:在位时间325年—342年,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同母兄。
4、晋康帝司马岳:在位时间342年—344年,东晋第四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嫡次子,晋成帝司马衍同母弟。
5、晋穆帝司马聃:在位时间344年—361年,东晋第五位皇帝。晋康帝司马岳与康献皇后褚蒜子的长子。
6、晋哀帝司马丕:在位时间361年—365年,东晋第六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长子,母为周贵人。
7、晋废帝司马奕:在位时间365年—371年,东晋第七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的次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弟,母为周贵人,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的皇帝。
8、晋简文帝司马昱:在位时间371年—372年,东晋第八位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幼子,晋明帝司马绍异母弟,母为简文宣太后郑阿春。
9、晋孝武帝司马曜:在位时间372年—396年,东晋第九任皇帝。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
10、晋安帝司马德宗:在位时间397年—418年,东晋的第十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晋恭帝司马德文同母兄。
11、晋恭帝司马德文:在位时间419年—420年,东晋末代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弟弟
从上可以看出,东晋的各位皇帝,不完全都是子承父业,那么东晋100多年时间,发生了哪些事件呢?1、晋灭谯蜀之战
发生于中国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的一场战役,由东晋益州刺史朱龄石统率晋军进攻割据蜀地的谯蜀政权。最终朱龄石击破蜀军,谯蜀君主谯纵自杀,谯蜀灭亡。
至此战后,东晋不但收复谯蜀所据益州,还命梁州刺史索邈进驻原梁州治所南城,仇池所置梁州刺史苻宣则返回仇池,如此恢复了东晋对汉中一带的直接管治。
2、襄邑之战——东晋、前燕、前秦之间的战役公元369年晋大司马桓温,率步骑共五万大军,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出发,开始了人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打到距前燕都城仅几十里的枋头,桓温屯兵枋头,遭遇前燕殊死抵抗,又因粮道断绝,不得已而归,归国途中先是被前燕慕容垂和慕容德襄邑设伏打败,又被赶来支援前燕的前秦将领苟池、邓羌劫了归路,回到姑孰五万步卒仅剩万余人。
桓温第三次北伐是他在江左权力之争中取得胜利的顶点。但也使得东晋几十年间再无力北伐。同时,内部之间的三心二意不团结,是东晋群臣一直不能北伐胜利的最关键因素。
3、洛涧之战
洛涧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十一月。东晋大将刘牢之受谢玄之命与前秦军战于洛涧,大败前秦军名将梁成,为之后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因战争发生在洛河涧河之间而得名。
比起淝水之战的主战场,洛涧之战中晋军的表现更让人赞叹,如果没有洛涧之战,前秦军不至于在淝水一败涂地。
4、广固之战——东晋刘裕灭慕容超
东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灭亡南燕的战争。
东晋元兴二年(404),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刘裕当政后,采取了减轻赋税、发展生产的措施,加上江南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使东晋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训练和征调了强大的车、步、水、骑等大量军队。这支军队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明显地优于南燕军,为战胜南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晋平苏峻之战——公元327年12月至329年2月发生的战争晋平苏峻之战是指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至四年二月,东晋在京都建康(今南京)地区平定历阳(今安徽和县)内史苏峻叛乱的战争。此战后,晋廷依仗荆、江两州合兵共讨苏峻,扬长避短,终获胜利。
在这场事变中,建康的官室都化为废墟,两支可以用来与北方对抗的精锐部队也消耗殆尽,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更是难以计算。内耗如此之甚,晋朝的复兴当然是不可能的。
6、东晋灭成汉之战——346年至347年发生在成都的战争
东晋灭成汉之战,是指永和二年(346年)十一月至永和三年(347年)三月,东晋安西将军桓温率军西征,攻克成都(今属四川),灭亡成汉的战争。最终以桓温于永和三年(347年)灭亡成汉结束此战。
成汉政权灭亡后,桓温将李势与其亲族十多人迁到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朝廷封李势为归义侯。桓温撤军时,仍以周抚为益州刺史,镇守彭模。周抚经两年扫除成汉残余势力,使蜀地全部归属东晋。
7、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的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8、王敦之乱——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
王敦之乱,又称王敦之叛,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爆发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结束于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晋元帝死后,明帝继位,王敦意图夺位,但明帝已准备反击王敦。同时王敦亦患病,面对明帝的讨伐,只得由兄长王含与部下将领钱凤等领军与朝廷军队作战,但最终失败。王敦亦在战事期间病逝。
王敦势力被消灭,并未使司马氏的权力得到加强, 东晋政治依然是主弱臣强。那些南北士族纷纷扩大了权力, 填补王敦败亡之后政治上的空白。新的士族权臣间为扩大家族集团利益而争斗。
9、孙恩、卢循起义——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反晋斗争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反晋斗争。这次起义是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军坚持斗争达十二年之久,转战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对东晋门阀士族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这次起义是门阀衰落,寒人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迫使刘裕采取一些减轻人民负担和抑制豪强大族的措施,从而为刘宋初期江南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10、刘裕篡晋——南朝皇帝刘裕的历史事件
刘裕威权日重,419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其弟德文,为晋恭帝。终于在420年废掉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年号为永初。东晋至此灭亡,也是南朝的开始,也是南北朝对峙的开始。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林邑全境归附。
除了以上10件事件,还出现了很多文学家和著名的文学作品,比如著名的文学家,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等人。著名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也发生在东晋时代。在这里,我们就不详聊了,后面再出合集细聊。
关注我,我们一起了解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