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保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公司和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经营机密以及个人隐私的安全,制定完善的保密工作制度显得尤为迫切。保密工作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旨在规范和加强对机密信息的保护,提高对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份《保密工作制度汇编》将为机构和个人提供一个规范、系统的指导文件,旨在全面加强保密工作,促进信息安全与保密文化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的保密体系,实施有效的保密措施,我们将确保敏感信息和核心技术的安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保密工作制度汇编
一、公司的档案管理人员为保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应自觉对公司的档案材料进行保密。
二、在正常的工作业务中,需要提供属于公司机密事项时,必须经集团董事长同意后,方可提供。
三、对公司下发的保密文件及重要会议材料各单位进行妥善保管,并进行登记管理,不得乱扔乱放。
四、保密文件的复制必须履行审批、登记手续。要严格按照批准的份数,不得擅自多印留存。复制文件应按原文密级进行管理,复制中形成的废页应作为密件销毁。 五、绝密级文件、资料不得全文抄录,确因工作必须摘抄的,须经集团公司主要领导批准,并履行登记手续。未经同意,不得擅自复印、翻印和摘抄。
六、保密文件在发送装封时应按批准份数认真清点、装封,切忌将不同密级的文件混放于同一信封中。密级的信封上要以戳记标明文件的密级。封口时,不应用钉书钉封口的方式,应采用密封的方式。
七、涉及国家机密和公司商业秘密的文件,原则上不用传真方式发送,确因紧急情况需要时,要用密码传真传送,不允许用普通传真机和电子邮件传送;绝密级公文不得利用计算机、传真机传输。
八、保密文件接收时应由公司保密人员拆封,其他人员一律不得拆封。保密文件的登记、编号,要与一般文件分开进行。
九、传阅保密文件时,必须由指定的人员统一掌握。不经过集团主要领导批准,不得擅自扩大秘密文件的阅读范围。公司工作人员应在办公室阅读秘密文件,公司领导确需在家中阅读秘密文件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
十、保密文件必须存放在有保密设施的办公室及设备中保管,并经常检查。常用的秘密文件随手入柜加锁。
十一、建立公司保密文件清退制度,每逢重大节假日前两天各部室需将所传阅的保密文件清退给办公室。如发现遗失,要及时追查处理。
十二、如保密人员因工作调动或其它原因而长期离开岗位前,必须把自己经营的秘密文件全部移交清楚。移交时,要造册、清点、核对,并且要履行签收手续。
十三、保密人员每年对办理完毕的保密文件收集齐全,对有查考价值的要整理立卷,其他文件可按有关规定处理。调阅公司的保密档案,须经公司主要领导批准。
十四、保密文件销毁前,必须逐一登记,并在报集团主要领导批准后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销尽。绝密文件应指定专人在公司内销毁。
十五、以上保密文件拟制、处理、管理的各个环节,要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在工作过程中保密文件管理人员要注意不要谈论文中的机密事项,不让无关人员随意浏览,不得在无保密措施的无线 *** 中谈论机密事项等等。
十六、公司印制各类简报、刊物及向宣传、新闻出版单位提供公开发表的稿件、信息,承办人应经公司主要领导审批,不得涉及和泄露国家及公司秘密。
十七、公司工作人员在外出访问、涉及业务技术谈判、学习交流展览演示等公务活动中,不准随身携带密级文件、资料,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防止泄露事件发生。
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档案内容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录入、档案数字化、档案系统、档案软件定制、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见档案文献编纂)、档案提供利用、档案销毁。
这些工作的划分只是相对稳定而不是绝对的,也有分为 8个环节的,也有分为基础工作和利用工作两大部分的。由于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复杂的系统,故也有按多层次进行划分的 *** 。其第一层次分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开发两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又下分若干层次小系统。
档案实体管理分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等工作环节;档案信息开发又分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两部分,信息加工由编制目录、编辑文献汇编和编写参考资料构成,信息输出由提供阅览、复制、咨询、函调、外借以及出版、展览等多项服务活动构成。
二:保密工作制度和管理规范
1、负责审计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制定审计策略,组织部署审计系统。
2、对安全保密管理员制定和更改操作系统、安全保密产品的安全策略,用户权限以及参数设置等进行审查和监督。
3、对系统中各用户和口令的管理与变更记录进行审计。
4、定期备份安全审计日志,并对备份时间、内容和操作做好登记工作,备份要保留一年。
5、定期对安全保密员的工作和相关文档进行检查,明确存在的问题,并监督整改。
6、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安全事件的调查取证、处理和分析工作。
三:保密工作制度心得体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以下简称保密事项范围)的制定、修订和使用工作,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保密事项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制定、修订。
第三条 制定、修订保密事项范围应当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保密法确定的国家秘密基本范围为遵循,区分不同行业、领域,科学准确划定。
第四条 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应当严格依据保密事项范围,规范准确定密,不得比照类推、擅自扩大或者缩小国家秘密事项范围。
第五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保密事项范围制定、修订和使用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中央有关机关负责组织制定、修订本行业、本领域保密事项范围,并对使用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单位使用保密事项范围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第二章 保密事项范围的形式、内容
第六条 保密事项范围名称为“××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包括正文和目录。
第七条 正文应当以条款形式规定保密事项范围的制定依据,本行业、本领域国家秘密的基本范围,与其他保密事项范围的关系,解释机关和施行日期等内容。
第八条 目录作为规定的附件,名称为“××工作国家秘密目录”,应当以表格形式列明国家秘密具体事项及其密级、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产生层级、知悉范围等内容。
第九条 目录规定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应当为确定的密级。除解密时间和解密条件外,目录规定的保密期限应当为最长保密期限。国家秘密事项的产生层级能够明确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机关、单位或者具体岗位的,目录应当作出列举。
对专业性强、弹性较大的条目或者名词,目录应当以备注形式作出说明。
第十条 保密事项范围内容属于国家秘密的,应当根据保密法有关规定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
未经保密事项范围制定机关同意,机关、单位不得擅自公开或者对外提供保密事项范围。
第三章 保密事项范围的制定、修订程序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的,中央有关机关应当与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商,组织制定或者修订保密事项范围:
(一)主管行业、领域经常产生国家秘密、尚未制定保密事项范围的;
(二)保密事项范围内容已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
(三)保密事项范围内容与法律法规规定不相符合的;
(四)因机构改革或者调整,影响保密事项范围适用的;
(五)其他应当制定或者修订的情形。
其他机关、单位认为有上述情形,需要制定、修订保密事项范围的,可以向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中央有关机关提出建议。
第十二条 保密事项范围由主管相关行业、领域工作的中央有关机关负责起草;涉及多个部门或者行业、领域的,由承担主要职能的中央有关机关牵头负责起草;不得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或者个人起草。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中央有关机关应当定期对起草工作进行研究会商。
第十三条 中央有关机关起草保密事项范围,应当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梳理本行业、本领域国家秘密事项,广泛征求有关机关、单位和相关领域专家意见。
第十四条 中央有关机关完成起草工作后,应当将保密事项范围送审稿送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一)保密事项范围送审稿的说明;
(二)有关机关、单位或者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
(三)其他有关材料,主要包括所在行业、领域国家秘密事项总结梳理情况等。
第十五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保密事项范围送审稿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审核:
(一)形式是否符合本办法规定;
(二)所列事项是否符合保密法关于国家秘密的规定;
(三)所列事项是否涵盖所在行业、领域国家秘密;
(四)所列事项是否属于法律法规要求公开或者其他不得确定为国家秘密的事项;
(五)所列事项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并具有可操作性;
(六)是否与其他保密事项范围协调、衔接;
(七)其他需要审核的内容。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组织有关专家对保密事项范围送审稿进行评议,听取意见。
第十六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认为保密事项范围送审稿需要作出修改的,应当与中央有关机关会商议定;需要进一步征求意见的,应当征求有关机关、单位意见;无需修改的,应当会同中央有关机关形成保密事项范围草案和草案说明,并启动会签程序。
第十七条 保密事项范围应当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中央有关机关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批准。
第十八条 保密事项范围使用中央有关机关的发文字号印发。印发时,应当严格控制发放范围,并注明能否转发以及转发范围。
第四章 保密事项范围的使用
第十九条 机关、单位定密应当符合保密事项范围目录的规定。
第二十条 机关、单位依据保密事项范围目录定密,应当遵循下列要求:
(一)密级应当严格按照目录的规定确定,不得高于或者低于规定的密级;
(二)保密期限应当在目录规定的最长保密期限内合理确定,不得超出最长保密期限;目录明确规定解密条件或解密时间的,从其规定;
(三)知悉范围应当依据目录的规定,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应当限定到具体单位、部门或者岗位。
第二十一条 机关、单位可以依据本行业、本领域和相关行业、领域保密事项范围目录,整理制定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细目),详细列举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具体内容、密级、保密期限(解密条件或者解密时间)、产生部门或者岗位、知悉人员以及载体形式等。
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细目),应当经本机关、本单位审定后实施,并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机关、单位对符合保密法规定,但保密事项范围正文和目录没有规定的不明确事项,应当按照保密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密级鉴定,需要适用保密事项范围的,应当以保密事项范围的目录作为依据;直接适用正文的,应当征求制定保密事项范围的中央有关机关意见。
第二十四条 中央有关机关应当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保密事项范围使用的教育培训,确保所在行业、领域准确理解保密事项范围的内容、使用要求。
机关、单位应当将保密事项范围的学习、使用纳入定密培训内容,确保定密责任人和承办人熟悉并准确掌握相关保密事项范围内容,严格依据保密事项范围定密。
第二十五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机关、单位使用保密事项范围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保密事项范围使用不当的,应当及时通知机关、单位予以纠正。
第五章 保密事项范围的解释、清理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的,中央有关机关应当会同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保密事项范围作出书面解释:
(一)目录内容需要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有关事项在目录中没有规定但符合正文规定情形,需要明确适用条件、适用范围的;
(三)不同保密事项范围对同类事项规定不一致的;
(四)其他需要作出解释的情形。
保密事项范围的解释和保密事项范围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十七条 机关、单位认为保密事项范围存在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的,可以建议保密事项范围制定机关作出解释。
第二十八条 保密事项范围的解释参照制定、修订程序作出。除涉及特殊国家秘密事项、需控制知悉范围的,应当按照保密事项范围印发范围发放。
第二十九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中央有关机关应当每五年对保密事项范围及其解释进行一次清理,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清理,并作出继续有效、进行修订、宣布废止等处理;对属于国家秘密的保密事项范围及其解释,应当同时作出是否解密的决定。
第三十条 保密事项范围部分内容宣布废止、失效或者由其他保密事项范围替代的,不影响该保密事项范围其他部分的效力。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施行前制定实施的保密事项范围,没有目录的应当即行清理,清理之前的继续有效,有关事项的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按照保密法有关规定确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保密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