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宝出生后做听力筛查没通过,孩子听力是不是有问题啊,我们该怎么办?”前天后台收到了这样一个提问,提问的是一位新手宝爸。他说因为宝宝听力的问题,他和宝妈吃不下睡不着,尤其是宝妈,一提起这件事就掉眼泪,没法安心坐月子。
非常理解这对新手父母的心情,听力不仅影响孩子的听觉,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每个新生儿都要做听力初筛。
那,如果听力筛查未通过,就真的是听力有问题吗?家长该怎么办呢?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把可能患有听力障碍的宝宝筛选出来,及时对宝宝的听力进行追踪观察,早做治疗,把影响降到最低。所有的正常新生儿,一般在48小时到72小时之间,都要做新生儿听力筛查。
如果被告知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想必所有新手父母都会陷入焦虑不安的情绪中,担心孩子听力有问题。
大家先不要恐慌,我们先了解两个客观事实:
首先,大家要知道,给新生儿做听力筛查的仪器,是灵敏度非常高的仪器,所以如果在筛查的过程中有一点的影响,就可能影响到筛查结果。
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原因很多,比如检测环境、宝宝的状态、宝宝的外耳道是否有羊水和分泌物、宝宝的鼻子呼吸不畅等,都会造成听力初筛没法通过。
其次,大家要明白“筛查”和“确诊”的区别。怀孕期间,每个孕妈妈都有做唐氏筛查的经历,新生儿听力筛查也是相同的判断手段。
筛查的手段简单快速,但它的缺点在于:会出现“误判”和“假阳性”,因此筛查的判断结果不能用来作为确诊的依据。
有研究显示,听力初筛未通过的宝宝,90%以上其实都不存在听力问题,因此各位新手父母不必恐慌。
那么,新生儿听力筛查如果没有通过该怎么办呢?
如果听力筛查的初筛没有通过,家长可以在家观察一下,看看孩子会不会对大声的噪音刺激做出反应,能不能被噪音吓到。
然后等孩子42天后,再进行听力复筛。如果复筛能通过,基本就可以确认宝宝的听力没问题,不用再做检查。
如果宝宝的听力复筛还是没有通过,家长们也不要太心急,可以在宝宝3月龄前,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做常规的耳科检查和诊断性听力检查。
要记住:检测时在安静的环境里,等宝宝睡着后进行,如果孩子哭闹或者环境太吵闹时,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都可能会影响听力检测的结果。
而且现在的医学技术非常发达,即使确诊孩子听力有问题,只要及早治疗(一般是在宝宝6个月以前),也基本可以帮助孩子正常开口说话。
那么在日常护理中,家长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发现或者判断孩子的听力有没有问题呢?
建议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1.孩子对声音的反应不敏感或没反应。
1岁以内的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对关门、铃声、家人大声说话的声音或者外界突然发出的噪声,是否有惊吓反应;1岁以后的宝宝,看宝宝对电视机声音、手机声音是否有反应。
2.看孩子在语言发育期的表现。
1岁到1岁左右正是宝宝学说话的时候,如果宝宝始终没有模仿发声的行为,对电视机声音、家人说话声不敏感或没反应,家长就要提高警惕;
3.孩子说话声调的高低。
宝宝学说话后,声调很高,看电视要放很大的音量,听不懂说话,或者要重复多次才能明白家人的意思。
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进行专项检查。
除此之外,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新生儿听力和耳朵都非常娇嫩,在日常护理中,家长要预防宝宝感冒,避免使用对听力有损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宝宝的耳朵清洁护理,日常洗澡或游泳时,避免宝宝耳朵进水引发中耳炎,更不要自行用棉签或其他东西给宝宝掏耳朵,以免伤害到耳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