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有座瑞光塔,相传这是三国时期东吴国主孙权为了报母恩,建了一座13层的舍利塔。
塔建成之后,孙权还亲自前往祭拜,使得这座塔因此变得非同一般。
不仅是有位高权重者到访祭拜,还因此塔经常会散发五色祥光,故名为瑞光塔。
塔建成距今已有千余年,但塔至今屹立不倒,塔身建筑用材都非常讲究,结构造型都是请大师着手设计的,使得宝塔外形优美,内部结构精巧。
此外,瑞光塔还用了独特的塔心“永定柱”做法,就是一根柱子直通塔顶,梯子围绕柱子盘旋而上,这种构造在当时极其罕见。
千百年来,宝塔经过阳光雨露的淬炼,时光岁月的打磨,院内的殿舍早已坍塌,只有一些残迹,但瑞光塔始终屹立不倒。
此外,瑞光塔所在地原本有一座禅寺,有高僧修炼,故而瑞光塔中收藏了不少高僧的遗骨舍利。
收藏舍利的暗室又分为“天宫”和“地宫”,其中瑞光塔第三层中的暗室中,就是天宫,故而此处一般都藏有高僧、大师生前的法器以及佛门宝物。
原本相当隐秘,但却被三个熊孩子发现了。
那是1978年的一个下午,苏州三个小学生因为调皮捣蛋被老师惩罚,老师要求他们第二天请家长来学校。
放学后,出于害怕被父母打,加上孩子天性贪玩,三个人商议着要不先在外面溜达一圈再回去。
其中有个小孩就提议可以去附近的小树林里掏鸟窝。
因为小好奇心强,加上无知者无畏,三个小孩在塔附近的小树林掏鸟窝没掏到,便有人提议上塔上看看,其中可能有很多鸟窝。
于是他们踩着坍塌的塔心砖壁攀援而上。
一开始,他们一门心思地想着鸟窝可能藏在的地方,六双眼睛到处巡逻,为了找鸟窝,他们左翻翻右找找,但很遗憾没有发现鸟窝。
到了塔内,他们一看,别有洞天。
这里有很多让他们感到稀奇的物件。
百无聊赖之际,他们开始对塔内的结构和各种物件起了兴趣。
顺着塔中的楼梯,他们扶梯而上,到第三层时,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小孩儿发现墙壁上有个黑逡逡的坑洞。
虽说没见过什么世面,但从小在爷爷讲的故事中,以及大院里放的电影中,亦或是家庭好点的还能从电视中知道一些武侠故事亦或是鬼故事。
类似宝塔中大多有重重机关。
如今身临其境,三个人显得相当的兴奋,终于能亲身体验一把故事中的情节。
有个大胆的小孩开始往洞里掏,手伸进去触到一块活动的断砖,把砖给拿出来再继续往里面探究,接下之后就发现了一块大石板。
石板很重,他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它推开,然后才看到里面躺着一只长长的木箱,箱子有一米多长,方方正正的。
凭感觉,这其中估计藏着宝贝,于是没多想便将箱子搬出,毫不犹豫地砸开了木箱。
砸开后发现里面还有一个箱子,于是接着砸。
这一次,他们发现里面放着一个一米多长,形状类似宝塔一样的东西。
因为里面光线加暗,加之临近晚上,怕到时候回家晚了要挨揍,加上在塔内他们也不熟悉,于是想着赶紧回家。
但这些东西怎么拿回去呢?他们在塔的第三层,如果按照原路返回,倒也不是不可以,但如今扛着个跟他们身高差不多长的箱子,就没那么便利了,可是怎么办呢?
于是有个“小聪明”想到了个办法,他说让两个人先下去,第三个人则留在塔上将东西扔下去,到时候先下去的两个人在下面捡。
这是他们能想到的最佳方式,但手中那玩意儿挺大,也挺沉,接是不可能接住的。
待到两个小孩儿已经到了塔下,塔上的那个孩子没多想,直接将手中的那玩意儿从高空抛下。
只听见“咔嚓”一声脆响,那古玩意儿摔成了两截。
他们不知道,这件物品可是价值连城的真珠舍利宝幢啊。
但熊孩子没有丝毫心疼,下塔之前,他见天已经相当暗,于是便从木箱中拿出几卷发黄的旧纸片,掏出火柴点燃照明,丝毫没觉得这是“暴殄天物”的行为。
因为那些就他们看来的旧纸片,其实是一卷宋代以“碧纸”雕版而成的《妙法莲华经》。
碧纸是一种以桑皮制成的防水纸张,制作精细,用料上乘,故而能保存完好,但熊孩子们对这一切全然不知。
三人就这样回家了,把这些东西带回家后把经历也跟家长说了。
虽不知孩子带回的东西价值几何,但家长至少明白,这些物件经历过漫长的历史保存下来必然很珍贵,于是便立马将其上缴了当地的博物馆。
经考古学家鉴定,孩子们带回的那个大物件是真珠舍利宝幢,整体是用金丝楠木制成的,不仅工艺复杂,而且镶嵌了水晶、玛瑙、琥珀、金银、珍珠和檀香木等七样宝物。
此外,上面还琳琅满目地串联了4万颗宝石和珍珠,还有一个小巧的玉制葫芦,里面放置九颗舍利子,堪称艺术瑰宝。
经评估,这件国宝价值超过了50亿。
除此之外,那个木箱中还有其他宝物,如雕版金咒护轮、铜佛像、彩绘泥观音、铜质金涂塔、龟钮琥珀印章以及嵌螺甸藏金漆匣等。
因为宝幢已被摔成两截,为了将其修复,有关部门召集了多名文物专家来商议修复方法。
因为此物过于珍贵,真品已经被收藏起来,禁止对外展出,但在苏州的博物馆内依旧可以观赏到其仿制品,让人们对这件宝物的外观有个大概的了解。
虽说熊孩子们将价值连城的宝物损坏,但介于他们也是无意为之,加上他们发现宝物已是立了功,不但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还给他们送了50斤的粮票作为奖励。
如今看着这些历史瑰宝,让人难免感慨万千。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古代名门将相,风华绝代的人物,最终都泯灭于历史的长河中,唯有当年的那些建筑和物件流传下来。
它们见证过历史,记录了先人种种事迹,让子孙后代能从中到历史的印记,仰慕古人璀璨的智慧。
当我们在游玩古建筑时,对他们应该多一点的爱护。
保护古代文明成果,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只有这样,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才会长长久久地迭代传承下去。